現如今,很多人都有在家測血壓、血糖的習慣,有些人在檢測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血糖會突然升高,但是對於血糖突然升高,卻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

其實,生活中導致血糖突然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出的一些壞習慣,對血糖升高的影響非常大。今天就來一起簡單的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壞習慣導致血糖升高的!

導致血糖升高的五個壞習慣:

一:攝入過多的油脂

如果吃的食物,油脂含量過多,那麼血糖雖然不會立即升高,但一段時間後卻會居高不下。

因為,脂肪所提供的熱量,需要通過肝臟的代謝等一系列加工。

而這個過程大約要8個小時左右,碳水化合物需要2-4小時。脂肪代謝的時間,遠遠長於澱粉代謝所需的時間。

所以,患者的高血糖會在第二天空腹血糖上表現出來。

二: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會讓你在點餐時存在盲區,導致血糖水平失控。

解決:要明智地點菜,仔細詢問菜品原料。糖友需要知道哪些食物含有健康的碳水化合物。

三:愛吃甜食

糖友如果總想吃蛋糕或糖果來解饞,就永遠無法實現健康生活的目標。

建議:學會對自己負責任。糖友不必永遠放棄甜食,偶爾也可以食用少許蛋糕或巧克力,把它們計入當天的碳水化合物總熱量里,再在主食中扣除相應熱量即可。

四:忌不了口

有些糖友不願意控制飲食,放棄了健康的飲食方法。這是十分不可取的。

建議:適量食用你喜歡的食物,把健康飲食當作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節食方案。這樣你會發現你真的喜歡食用低糖、未經精加工的食物。

在食用新食物之前和之後都需要檢測血糖水平,看看這種食物對自己的血糖會產生什麼影響。

五:偷懶不鍛鍊

有些糖友不願意從舒適的沙發上站起來,更不用提去健身房了,每天鍛鍊30分鐘的運動建議只會讓他們畏縮。

建議:鍛鍊不必拘泥於形式,任何鍛鍊總比不鍛鍊好。

糖友可以將整個鍛鍊方案分成幾個3~5分鐘的鍛鍊單元,如在小區里散步,看電視出廣告時做伏地挺身或高抬腿。堅持下去,就會養成良好習慣。

想要你的血糖穩上加穩,六種食物不能錯過:

1:麥麩

麥麩的維生素B、E的含量極高,是任何食物都無法比擬的。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可以穩定餐後血糖。

可以取麥麩和麵粉各半,蔬菜100克(剁碎),做成菜糰子或饅頭當主食吃。

2:綠豆

綠豆澱粉中含有相當數量的低聚糖,可以減少糖分吸收、促進腸道蠕動,有助穩定餐後血糖。

綠豆還有保護肝臟、抑制脂肪吸收的作用。

麵粉中加入綠豆面,和成硬面,擀成麵條食用。

3:醋

美國的一項研究證實,進餐時喝點醋能降低餐後血糖,其中對糖尿病前期患者效果最明顯。

研究顯示,醋酸可使腸道中的葡萄糖吸收減少減慢,降低食物的血糖指數,還能增加骨骼肌中的葡萄糖-6-磷酸含量,所以其作用與口服降糖藥中的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拜糖平)有些類似,但其作用強度遠不能與後者相比。

4:小米

小米能保護神經調節血糖,小米中還含有維生素B1,對糖尿病患者的手、足和視覺神經均有保護作用。

將小米與大米一同煮飯,就是著名的二米飯,可以緩解飯後的血糖波動,對穩定血糖大有好處。

5:黑米

黑米能預防動脈硬化,黑米含膳食纖維較多,且澱粉消化速度比較慢,食用後不會造成血糖的劇烈波動。

將黑米與豆類、花生同煮成飯。有利於黑米中的脂溶性維生素E更好的被吸收,適合糖尿病血管併發症患者。

6:薏米

薏米可以維持胰島素分泌功能、促進排便薏米能維持正常的胰島素分泌功能。薏米中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排便。

平時家中將薏米與大米煮飯服食,適用於糖尿病、脾虛泄瀉、痰喘咳嗽、小便澀痛。

降血糖,推薦兩種養生茶:

一、青錢柳金花茶

準備青錢柳葉,玉米須,葛根,桑葉,金花茶,辣木葉六種材料配製成青錢柳金花茶茶包,每天取一包放入杯中加入300ml沸水,等五分鐘趁熱飲用,每袋可泡2次左右。功效:降血壓、血糖、血脂,適用於三高患者。

金花茶具有明顯的降血糖和尿糖作用,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三高」症狀。金花茶在有效降低血糖、血壓的同時,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因高血壓而引起的各種不適應症狀,降低血清中膽固醇和B-脂蛋白,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免疫力、調節血流量,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抗菌消炎、清熱解毒、通便利尿去濕,增進肝臟代謝、防癌抑制腫瘤生長等。

據《滇南本草》記載,玉米須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服用之後對於多種疾病都有著很不錯的治療效果,不僅能夠清肝利膽,還有降低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功效。

二、玉竹桑葉茶

玉竹桑葉茶是一劑古方,對降血糖有非常好的療效。

玉竹桑葉茶中包含有玉竹,桑葉,青錢柳,牛蒡根和槐花。

青錢柳能激活胰腺功能,從而達到提高調控血糖能力的目的。

玉竹中含有黃酮物質;

桑葉中含有脫氧野尻黴素,這兩種物質在一起會結合形成一種新的物質——洗胰清糖素,具有非常好的降血糖作用。

每天喝兩次玉竹桑葉茶,可以有效的改善糖尿病人三多一少的現象,還可以預防高血糖患者發作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