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曉江湖
1.學習力保持學習的狀態。30歲以後,人對學習的慾望、精力都會像過山車一樣陡然下降,所以最好的學習時間就是現在。進入社會,你將會重新發現學習的意義:需要和人打交道,所以去學習溝通的藝術;要操刀自媒體,所以去學媒體運營;在辦公室工作,所以去學寫文章、學攝影;經常出國,所以開始正視英語等。這時候的學習,將會比之前更「功利」,可以利用碎片化閱讀、網絡教學、專項培訓之類的渠道和手段,讓自己始終處在「充電」的狀態中。
2.社交力建立有效的社交。許多研究「貧富差距」的書都得出了一致的觀點:與窮人相比,富人的社交圈更廣泛,而與我們常規認為所不同的是,這樣的社交圈不是等你「富起來」後才開始建立,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去不斷充實的。要做到這樣,就必須開始減少「燒烤攤上吹吹牛」「網上瞎扯一晚上」之類的低效社交,開始學會通過工作關係、已有社交渠道,去拓展新的社交圈。
3.健康力保持健康的生活。人的各項身體機能在20多歲都將達到巔峰,從此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如果不加注意,等到5年過去,即使你已經獲得了工作上的成績,但那時的你頭髮半禿、大腹便便、臉色蠟黃、腸胃紊亂……30歲以後面對的機會更多,未來還有那麼多年,你拿什麼去拼?健康生活的核心其實是平衡,當你從作息到飲食到鍛鍊建立一整套的規律習慣,可以讓你花最少的精力,得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4.經濟力從零開始學理財。學習理財的意義,不是讓你去投資,而是建立起財務「收支」的概念。許多人最大的問題不是掙得少或者花得多,而是不知道掙的錢是怎麼花出去的,從做好每月收支記錄開始,看看自己到底都掙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存了多少錢。請記住,對所有收入不高的人而言,最好的理財方式都是存錢。
5.親情力現在就關愛父母。許多在外打拚的年輕人往往會產生這樣的心態:我現在沒有時間去管父母,但等到有一天我發達了,就會都補回來。事實上,30歲以後,你的父母將真正步入老年,面臨健康、養老等一系列問題,有一些甚至還等不到你「發達」的那一天,就會提前離你而去或者「忘記你」。一個人在城市裡打拚,更應該經常打電話向他們報平安,學會理解他們的擔心、絮叨、遲鈍,從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為父母購買保險,讓父母每年做一次體檢,偶爾也帶他們出去走一走,趁著還能動爬爬山、看看海。父母永遠是你在外奮鬥最強有力的後盾。
6.情緒力學會和情緒打交道。這也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負面的情緒,如易怒、抑鬱、悲傷、嫉妒等,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和選擇。要想不做情緒的奴隸,就一定要在20多歲的時候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調節負面情緒,如何有意製造積極情緒,讓自己始終處在健康正向的情緒中。
7.執行力向拖延症宣戰。拖延的本質是對抗,是對你當前行動的一種消極迴避。關於如何對抗拖延,已經有很多方法了,但對我而言最有用的只有一個:建立並分解目標。你只有給自己定下「28歲前要讀個在職研究生」之類的計畫,才能倒推出你「26歲的時候應該去參加考試」,再倒推出你應該在「幾月的時候關注考試信息,幾月開始準備複習備考」等。給自己定下目標,並分解它,可以讓你無從逃避,因為哪裡都是「deadline」。
8.興趣力堅持幾個長期興趣。小時候我們都會有很多的興趣愛好,但並非每個都能長久堅持下去,特別是工作以後。但完全沒有興趣愛好的人生該是多麼乏味啊,在忙碌的工作後,和朋友一起唱唱歌、打打球,完全沉浸在另一項能吸引你全身心投入的活動中,其實最有助於緩解工作疲勞。更重要的是,有些堅持下來的興趣,在某些條件下,一不小心可能就成為改變你命運的副業。
9.形象力重塑個人形象。25歲到30歲,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改變形象的機會了,因為這個時候的你開始具有一些經濟實力,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從服裝、護膚到化妝、髮型等全方位地改變個人形象。這5年裡,在工作之外,也應該更加關注自己外在的形象,等到5年後,很可能那些很久沒見到你的人,都會驚訝地來一句:呀,你怎麼變成這樣了?
10.革新力學會放棄和遺忘。這對20多歲的人而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當你背負的東西太多後,是沒辦法繼續輕裝前行的。有些東西就是要放棄和遺忘的,比如,年少時百轉千回的感情、分道揚鑣的友誼,或者像大學裡死都過不去的高數、掛科時的難堪……這些你曾經以為會影響你一輩子的東西,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重要。該忘就忘了吧,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你去做,不騰空過去的回憶,就裝不下新的故事。
每晚一本書,每晚讓思維充充電,做一個有內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