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在我国正逐渐得到改善,但服用药物的同时,患者朋友们也一定不要忘记“是药三分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常用降压药有什么副作用呢?

临床最常用的5种降压药有: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阻断药等。

1.利尿药

(1)低血钾

往往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钠摄入和体内钾总储量较低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往往容易化导致低钾。缺钾的主要风险是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和脑血管意外风险。另外低钾状态容易加重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

(2)低血镁

某些归于低钾血症的问题,其实可能真正是由于低镁导致的。临床症状包括虚弱、恶心、肌肉易激惹,室性心律失常等。

(3)高尿酸血症

在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高达30%尿酸升高,利尿剂增加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高尿酸风险,但很少引起痛风,

(4)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

见于大剂量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容易诱发糖尿病。一项大型综述表明,血糖升高与血清钾下降密切相关。所以,各位患者朋友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向医生自习询问,同事监测相关指标。

2.钙通道阻滞药

钙通道阻滞药又称钙拮抗药,是选择性作用于钙通道,阻滞细胞外钙离子流入细胞内,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一类药物。细胞内钙离子对细胞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调节许多细胞反应和活动,参与神经递质释放、肌肉收缩、腺体分泌、血小板激活等,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临床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缺血性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一般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头痛,恶心、低血压等。低血压多出现在剂量过大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时。外周水肿是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以二氢吡啶类发生率最高,多见于踝部,也可发生于手部。便秘常见于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发生程度与药物剂量正相关,即剂量越大,便秘越严重。

3.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是一类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作用的药物。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恶心、呕吐、轻度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可引起皮疹、血小板减少等过敏反应。

(2)抑制心脏功能

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功能不全等。

(3)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4)反跳现象

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药突然停药,常使原来的疾病加重。

(5)其他

引起疲劳、失眠。精神抑郁等症状。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具有降压作用,可以延缓和逆转心室重构,阻止心肌肥厚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还能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常见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性水肿、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偶见头痛、眩晕、疲乏、恶心、脱发,性功能减退、淤胆性黄疸、急性胰腺炎、肌内痛性挛缩等。

5.血管紧张素阻断药

(1)血钾升高、血肌酐升高等副作用。血钾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比普利类低。

(2)致畸作用,所以孕妇禁止使用;

(3)双侧肾动脉狭窄禁止使用。

总结:药物的副作用都是相对的,只要按照说明书规范用药,遵从医生的建议,以上药物都是非常安全的。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