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秩序」的柯文哲最近更受秩序了,繼拆了「公投盟」、「八百壯士」的帳蓬後,再次對在二二八公園駐紮數百日的「原轉小教室」動手。台北市政府市長室蕭伶伃專員當天也現場,她表示,「原轉小教室」佔用北捷台大醫院1號出口,是侵犯一般人民的安全和通行,市府有清除的權力。

柯文哲日前也在市政會議上表示,要終止「政治路霸」亂象。他說,台灣是一個法治的國家,馬路或人行道都是公共財,無論藍綠、統獨及各種社運團體,不可任意佔用而影響市民的生活。柯文哲也提出4項處理原則,不再放任陳抗團體「到處流竄」。

雖然柯文哲選上市長和一連串「破壞秩序」的社會運動有關,但其實一直以來,重視SOP的柯文哲就非常強調安全與秩序。例如,剛上任沒多久,就以保護記者人身安全為由,在陳抗現場設置「媒體採訪區」,引來干預新聞自由的疑慮。不只如此,社會大眾對台北市處理集會遊行的方式也有諸多爭議,包括在反課綱微運動中逮補在現場採訪的記者,或者,在抗議勞基法修法的街頭「游擊戰」中,將現場協助陳抗群眾與警方溝通的律師押上警備車,載到大湖公園丟包。而這次的「政治路霸」的言論,則被人拿來和前行政院院長郝伯村的「社運流氓」對比,認為兩位都是強調安全、秩序,打壓人權,漠視民眾抗議權力的威權者,而柯文哲對待社會運動的態度更是自我打臉。

對於秩序的要求,當然不會只是有權力者的期待,也是許多人認為是能否穩定生活的重要條件。社會期待穩定、安全的同時,有時也會希望排除社會中被認為會破壞主流價值、善良風俗、生活平穩的魯蛇或邊緣者。例如,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就強力主張要驅趕街友,以維護選區的秩序與安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期間,就曾以保護青少年安全,維護社會秩序的理由,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要求警方加強盤查深夜遊蕩行蹤可疑的青少年。

希望社會穩定的群體往往就是社會的安定力量,是社會的多數,也是能否維繫政治權力重要選民,自然成為不少政治人物爭取的選票。也因此,既得利益者往往會強調社會安定、安全,以延續政權,但即使是因為「亂世」而取得權力的政治人物,在掌握實權之後,也會大談「秩序」,畢竟他要開始往「中間」靠攏,滿足大多數選民對秩序的期待,也因此,有權力的人最愛別人守秩序 。

弔詭的是,「秩序」成了許多政治人物的工具,有時破壞他,有時卻又緊緊抓住他,什麼時候破壞?什麼時候喜愛?就看政客的需要決定。失序造梟雄,君主愛秩序,其實也是自古以來的常態,更是也是我們都必須認清的政治常規或騙術,但,除了明白政治人物慣有的手法,有時候「破壞秩序」其實是受壓迫者回應剝削的生存方式,甚至是促成社會反思的關鍵力量,我們不能等閒看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