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出英雄!相信出最多武將的時期應數三國了。有武神之稱的呂布,也有武聖之稱的關羽,有萬軍之中取人首級如同探囊取物的張飛,渾身是膽的趙雲,西涼錦馬超,百步穿楊黃忠,夏侯惇,許褚,典韋等等。那麼大家是否知道,又或者忽略了一名曹魏名將?他曾經為曹魏立下許多顯赫戰功,曾經殺得東吳屁滾尿流,永遠不敢貿然北伐。 此人就是張遼,張文遠。 張遼,字文遠 (169年 - 222年),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東漢末年,丁原認為張遼武力過人,便召少年時期的張遼在其帳下效力。曾經為何進招募士兵,只是當時剛好何進被殺,董卓入京,所招的士兵全歸董卓擁有而已。呂布殺死董卓后,張遼統兵歸呂布麾下。不久呂布被李傕,郭記打敗,張遼跟隨呂布往東奔離,剛好曹操正在討伐徐州,後防空虛,呂布帶領部下侵襲濮陽,后被曹操折回殺敗,才投靠徐州劉備。呂布之後遣張遼與高順攻破劉備,但其後曹操破呂佈於下邳,張遼歸降曹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歸降曹操后的張遼,能力才開始得以發揮,在這亂世中發光發亮。 早期的張遼曾經侍從多主,從丁原到董卓,才從董卓到呂布,之後再曹操。其實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曾經侍奉漢皇帝,與其說張遼歸順呂布,曹操,到不不如說他是歸順朝廷。至少一直以來曹操出兵都是打著漢室旗號,從來沒有打著曹氏旗號出兵。 張遼歸順曹操后,隨軍征討,數有戰功。曹操在官渡擊破袁紹主力部隊后,派遣張遼平定與管轄魯國各縣。之後東海的昌豨反曹,張遼跟隨夏侯淵討伐昌豨。二人圍昌豨與東海數月,糧草將盡,眾將商議先行退軍,只有張遼不願意並告訴夏侯淵他發現昌豨對他特別留意,而且最近出戰時所發的箭也明顯減少,覺得昌豨心中猶豫不定,故不求力戰,如上前與昌豨商談,昌豨必降。於是張遼命人通報昌豨,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告訴昌豨曹操正欲以德政懷兼四方之眾,先歸順者必得大賞。昌豨聽罷果然投降。於是張遼隻身上山拜候昌豨一家大小,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非常感動,便隨張遼前往見曹操。昌豨回去東海后,曹操隨即訓責張遼孤身上山太過莽撞。張遼卻回答他是憑著曹操威信奉旨前往,故覺得昌豨不會加害,所以才敢孤身上山。看來張遼深懂為臣之道,一頂高帽套下去,曹操心中不歡喜才怪呢。 建安九年,張遼隨曹操擊破鄴城,張遼奉命攻克趙國與常山,並招降了緣山附近多個山賊與黑山賊孫輕,此後再跟隨曹操攻擊袁譚。袁譚敗亡后,張遼受命平定海濱一帶並成功擊破遼東一帶的賊兵柳毅。張遼收復附近一帶后引軍還鄴城,曹操親自出城相迎,邀請張遼共乘一車以示榮耀並任命張遼為蕩寇將軍。接下來張遼率軍攻打荊州,平定江夏各縣,在臨潁屯兵,受封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曹操欲北上攻打袁尚,張遼曾進諫警告曹操劉備也許會趁許都空虛而侵襲許都,唯軍師郭嘉卻認為劉表對劉備不信任,所以不會讓劉備攻打許都,曹操遂繼續北伐袁尚。北伐途中遇上烏桓軍,張遼力勸曹操應戰,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鬥志昂揚,於是命張遼為前鋒上陣殺敵,張遼大破烏桓軍,單于蹋頓更被張遼所斬。 建安十三年,荊州未定,曹操命張遼屯兵長社,軍隊臨出發前有謀事者製造騷動,趁夜在營里起火造成軍隊混亂。張遼覺得不會全營盡反,一定有人在製造混亂,蠱惑人心而已。於是命不是反叛的人都坐下,接著張遼迅速查獲生事者頭領並將其斬殺,動亂亦告平定。在三國演義小說里次故事被改成東吳將領太史慈派人到張遼營中製造混亂,張遼冷靜悉破且將計就計引太史慈入城並對其伏擊,最後太史慈傷重身死。其實正史里太史慈是病死的。 建安十四年,張遼率軍勇征天山。當時陳蘭,梅成在潛縣一帶造反。曹操派遣于禁,藏霸討伐梅成,而張遼則督領張郃,牛蓋討伐陳蘭。梅成詐降于禁,于禁便引軍而還,梅成竟然趁機逃離,率軍回合陳蘭,逃到潛山中最為險要的天柱山,依山防守。當時張遼想要強攻,無奈眾將均覺得山路險要又兵少,強攻難以深入。張遼卻認為道路狹窄險要才能進行一對一的決戰,才能取勝。於是張遼突擊敵軍,成功斬下陳蘭與梅成首級,虜獲其軍。曹操論功行賞時說道這場勝利功勞都在於張遼,之後張遼獲贈封邑,受假節。赤壁之戰後,曹操便派張遼,樂進,李典與七千餘兵駐守於合肥。 建安二十年,張遼八百騎沖陣,威震逍遙津!當時孫權親率十萬大軍進攻合肥,而曹操則遠征漢中張魯。征張魯前曹操曾於合肥救護軍薛悌留函,吩咐張遼等人當賊兵來時才拆開信函閱讀。於是張遼拆開信函發現曹操的行軍指令說到,賊兵來犯由張遼,李典出戰,樂進守城。可是當時人人都認為形勢太過險峻,敵眾我寡,是一場完全不能打的戰呀!七千對十萬,傻麽?這是張遼說道,曹公遠征在外,救兵是不可能等到的了,到時孫權一定會攻破合肥。與其讓孫權攻破此城,倒不如趁孫權軍勢尚未成型時便主動出擊,摧折其鼎盛的軍勢,破壞敵軍士氣,這樣才能為守軍建立信心,提高士氣,才能設法守住次城。樂進等人對於張遼的提議都沒有給予回應,張遼大怒道,是成是敗就看這一戰了,大家猶豫些什麽?後來李典率先附和張遼,其他人才不再有異議。張遼挑選了死士八百人,天尚未亮就披甲持戟帶領部隊沖陣,親手斬殺了孫權軍隊數十人與兩名將領,並在陣中大呼己名,然後繼續衝擊敵軍重壘,更於逍遙津一度包圍孫權。當時張遼直闖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大驚,身邊衛士也不知所措,只好登上高丘之上以長戟自守。張遼叱喝孫權下來決戰,孫權懼而不敢動,後來孫權發現張遼兵少,遂下令包圍張遼。張遼左右奮殺,帶領士兵殺出重圍,可是仍有部屬困在重圍之中,向張遼呼救,張遼又再翻身殺入重圍,救出部屬。張遼在敵軍陣中往來衝擊如入無人之境,孫權軍皆望風披靡,無人能擋得住張遼,兩軍奮戰半天,孫權軍士氣喪失,張遼才退回合肥城中堅守,守軍此時對於守城信心十足,更對張遼的勇武與判斷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有如滔滔江水,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孫權攻打了合肥十餘日還是攻不下,於是還軍退師,張遼見狀立刻率領部隊前去追擊,幾乎活捉孫權,不過孫權在凌統,甘寧,呂蒙等吳將拚命掩護下得以逃離。 張遼大敗孫權一事震驚全東吳,曹操事後也對張遼大加表揚,並拜張遼為征東將軍。經此一役,張遼大名威震東吳,聲名大噪,《威震逍遙津》也成為了三國演義小說中的經典情節之一。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魏王,封張遼為前將軍,進爵都鄉侯。曹丕繼承王位稱帝后,再封張遼為晉陽侯,增食邑為二千六百戶。後來孫權向魏國稱臣,張遼回到雍丘駐守,不幸在此得了疾病。曹丕便遣侍中劉曄帶太醫應診,並令虎賁衛士來往通信息了解張遼病況,來往的使者常常在路上遇見,可見當時曹丕對張遼何其重視。 後來孫權背叛魏國,曹丕便派張遼乘舟與曹休在海陵回合,孫權非常懼怕,警告麾下將領張遼勇猛非常,一定要謹慎行事,別因為張遼染病而輕敵。同年,張遼破孫權將領呂范,可是病情也日益嚴重,最後在江都病逝。曹丕知道后格外傷心,追為剛侯。 可能論單打獨鬥的能力,張遼不如呂布,關羽,張飛。但是帶兵打仗講的是領兵能力,單打獨鬥在千軍萬馬中作用不大。打仗需要的是有勇有謀,能穩定軍心,統領千軍萬馬的將領。很明顯張遼都具備了這些條件,可能呂布,關羽,張飛都具備這些能力。可是呂布的野心,關羽的剛愎自用,張飛不體恤下屬,這些都害死了他們自己。只有張遼能夠站到最後,笑傲江湖。所以小編認為張遼才是三國時期最強武將。大家只要看看上圖張遼畫像能90度彎腰搭弓就知道這根本無人能做到吧,所以張遼還不是最強的嗎! 參考資料:https://www.pixpo.net/history/0FNG9Ug5.html?utm_source=related&utm_medium=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