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結婚太早,很多人都沒有做父母的心理准備……
小妮(化名)22歲和小雨(化名)23歲,從網上相識,沒多久雙雙墜入愛河。兩人為將來計劃了很多,奔現後,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相處融洽。見完雙方父母後,定了結婚的日子。
兩位新人結婚,雙方家長都很高興,也都期盼著趕緊要孩子,趁自己身體還好,能幫忙帶孩子。
結婚兩月後,一天晚上兩人同房後,小妮下身開始流血,小雨和家人立即把小妮送往醫院救治。
到了醫院,醫生進行了檢查,結果顯示孩子沒了。小妮公婆聽到“孩子沒了”瞬間傻了,問“兒媳懷孕了?”
醫生點頭說:“對,她懷孕有1個多月了。”小雨安慰小妮,“沒事,我們還年輕,孩子還能再要!”
醫生聽到後,說:“她現在的身體情況,體內濕氣較重,建議先調理身體再要孩子。”
醫生問:“你平時飲食上有什麼偏好嗎?”
小妮說:“平時喜歡吃涼的東西,冬天衣服穿的也少,到了夏天為了解暑總是坐在地上……”
醫生聽後了解了,說:“導致你身體濕氣重主要原因有兩個:吃涼食和身體著涼。”
醫生提醒:女性患婦科病多因“濕”所致。
第一,女性濕氣重會導致帶下病。內外濕相結合,水濕泛濫,下注胞宮致脈失約,會出現帶下量多,色味異常。
第二,女性濕氣重會導致月經病。月經前後肢體疲倦,疼痛,頭重納呆或低熱難退,經行不暢,或出現經前腹瀉、月經量少、痛經,甚至引發不孕症。
第三,女性濕氣重會導致產後病。婦人產後“多虛多瘀”,氣血雙虧,脾胃不足,最易濕邪相犯而致產後吐瀉,水腫,惡露不行,肢體酸疼。
中醫認為,濕氣是“萬惡之邪”,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可能會導致濕氣加重。
5個習慣會導致體內濕氣重,你常做嗎?
習慣一:愛吃涼食
生冷食物或涼性蔬果,比如冰激凌、冷飲等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所以不要過量使用,烹飪時,最好放些蔥、姜來減弱青菜的寒性。
習慣二:穿得少
俗話說了“要風度,不要溫度”,但這種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內,尤其是秋冬季節。這個季節,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及時吹乾、減少濕氣進入體內。同時做好保暖措施。
習慣三:口味偏重
油膩、過咸、太甜等口味偏重,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而腸胃功能好壞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與吸收。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另外,酒精也是加重“濕毒”的重要因素。中醫認為“酒助濕邪”,所以酒一定要少喝,尤其是冰鎮啤酒。
習慣四:運動太少
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症狀。適量運動,讓身體出汗,有助於加速“排濕”。
習慣五:睡不夠
中醫認為,“睡不夠”是脾虛症狀。睡好覺能使身體變得更加輕盈。
“風、寒、暑、濕、燥、火”,這致病的六淫邪氣中,殺傷力最強的就是濕邪。
穴位祛濕養脾
《黃帝內經》中講到“濕氣通於脾”,因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
常按摩豐隆、足三裡、脾俞等3大養生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
豐隆穴是化濕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裡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3大養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是一種祛濕養脾胃的好辦法。
茶療祛濕健脾
蒲公英砂仁茶
原料:蒲公英、砂仁、薏苡仁、赤小豆、梔子、茯苓、山藥、甘草、綠豆、葛根、黑豆、百合、乾薑、芡實、、馬齒莧、荷葉、人參等。
功效:健脾祛濕。
註解: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蒲公英具有廣譜殺菌作用,對女性泌尿系統感染有輔助治療作用。
薏苡仁,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薏苡仁水提液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較好的增強作用,其提取物能從多角度改善肝髒功能,可改善胰島素抵抗等作用,從而起到健脾利濕作用。
梔子,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梔子具有保肝利膽作用,可增加膽汁流量,降低膽汁內膽固醇含量,另外,梔子可明顯改善胰腺血液狀態,降低胰腺組織內毛細血管通透性。用梔子酒外敷對產後外陰水腫有一定的療效。
赤小豆,歸心、小腸經,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赤小豆能增強身體免疫能力,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砂仁,歸脾、胃、腎經,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砂仁中揮發油對胃潰瘍灶表面有新生上皮作用,防止潰瘍產生與復發。
艾葉泡腳
艾葉泡腳可溫暖全身,促進人體肢體末端血液循環,提高睡眠質量,對手腳發冷、肢體畏寒都有作用,對脾胃虛寒、手足乾裂具有溫經通脈、活血化瘀之功效。
但,艾葉泡腳不宜過頻繁,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以溫水40-5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