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研究发现肉类中的红肉和白肉对痛风的影响不同。红肉指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白肉是家禽类的肉。红肉在传统饮食结构中占重要的位置,但其不仅富含嘌呤,还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增加痛风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痛风患者应该限制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的摄入。
每日摄入适量家禽肉对血尿酸水平影响不大。相对于海鲜及红肉,家禽蛋白对血尿酸的影响最少,因此推荐患者优先选择家禽肉,脱脂奶,鸡蛋,鸭血,海参等,以及豆制品(亚洲的传统食物,以往认为属高嘌呤食物,建议痛风患者避免食用。目前研究则发现摄入豆类和豆制品是痛风的保护因素,其可能的机制与豆类促尿酸排泄作用有关。此外,豆类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弥补限制红肉摄入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此痛风患者可增加摄入豆类和豆制品,每天25克大豆折合约100克豆腐是安全范围)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各种肉皮中也有嘌呤,皮下组织中脂肪含量丰富,食用时一定去皮。
每餐搭配一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水果推荐低果糖水果比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按照平衡膳食餐盘的比例和量化食用,不要超量即可。有研究发现富含果糖的水果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呈正相关,因此痛风患者也应少吃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果糖较高的水果。
痛风禁食内脏,脑,酒,含糖饮料和果汁(包括鲜榨果汁),海鲜。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痛风患者是否应限制进食富含ω-3脂肪酸的油性鱼类(如金枪鱼、鲑鱼、鲭鱼、鲱鱼、沙丁鱼和凤尾鱼等)目前尚无定论。慢性痛风患者一周吃一次中等嘌呤的鱼类,比如三文鱼,50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因此传统认为痛风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包括肉类和蔬菜)的摄入。最新的观点是动物嘌呤比植物嘌呤更易诱发痛风发作,但富含嘌呤的蔬菜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无相关性。
限制嘌呤摄入主要是限制动物嘌呤的摄入量,而富含嘌呤的蔬菜由于并不明显增加血尿酸水平,且在健康人体中摄入蔬菜与血尿酸水平及肾结石发病风险的降低有关。2012年ACR痛风指南鼓励痛风患者摄入新鲜蔬菜。
大部分痛风患者平时的膳食可以参考蛋奶素,适量吃去皮禽肉,动物血液可以,海参、海蜇可以,具体的比例和量,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
杂粮杂豆粥,腐竹和去皮鸡肉,新鲜彩虹蔬果半盘。
总而言之,一旦得了痛风,一定要在及时就医的基础上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嫌繁琐,一口一口吃出来的病,终究要一口一口还回去。否则,华佗在世也无法拯救你于水深火热之中。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