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明星患癌症!曾在《小李飛刀》中飾演龍嘯雲

匠心娛樂 2018-02-24 14:41

香港男星林立洋(林利)1989年以來,一連拍了《台灣靈異事件》、《新月格格》、《四千金》等經典戲劇,其中又以《小李飛刀》的龍嘯雲一角最為人熟知;51歲的他自爆罹患大腸癌第2期,腫瘤已經超過11公分,1月接受手術治療,目前在家休養。

▲林立洋。(圖/翻攝自林立洋臉書)

林立洋近日接受香港周刊訪問,坦承某天突然發現大便中有血絲,認為自己平時作息正常,晚上10點就睡覺,早上5點就起來運動,一開始還以為是痔瘡,直到看見政府宣導過50歲後要接受腸道檢查的宣導,就醫後才發現罹患大腸癌第2期。

▲林立洋。(圖/翻攝自林立洋臉書)

檢查結果出爐後,因為手上還有個美國演出,林立洋等到結束後才開刀剖腹治療,感慨在挨了這一刀後,才體會媽媽的偉大,目前手術順利完成,他自嘲像在坐月子一樣,只能躺在床上靜養,也藉此鼓勵有同樣遭遇的癌友:「癌症並不可怕,態度決定一切。」

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兩種,其實在腸道裡長塊小息肉也不是什麼大事,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等。這些息肉平時還算是安分守己的好市民,但一旦遭遇到什麼變故,就很容易“黑化”,變成人人恨之的腫瘤,且息肉越大,癌變的風險也越高。

大腸癌在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有將近80%的患者發現病情時都已是晚期,所以,了解大腸癌的症狀是十分有必要的。

結腸癌的症狀:

腹痛是結腸癌的典型症狀,大多病人疼痛部位在右腹。此外,還會出現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的症狀,在吃東西後症狀會更加明顯,並伴有間歇性腹瀉和便秘,很容易和慢性闌尾炎、淋巴腫瘤等疾病混淆。

結腸癌患者腹部會出現不規則的腫塊,表面呈結節狀,部分患者有輕壓痛,當病變累及其它部位時,腫塊通常固定不動,邊緣不清晰,壓痛變得更為明顯。

直腸癌的症狀:

直腸癌患者在早期主要表現為便血和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秘、膿血便、腹瀉、裡急後重等。可是很多病人對於這種改變並未予以重視,等到出現食欲不振、貧血、消瘦等全身性症狀時,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

由於病灶刺激和腫塊潰瘍的繼發性感染,會讓患者有持續的排便反射,因此容易被認為是腸炎或者菌痢。

除了直腸癌外,痔瘡也會引起便血,於是有人就會困惑:該怎麼區分直腸癌和痔瘡呢?其實完全可以根據便血的顏色來加以辨別。

痔瘡流出的血顏色較紅,會在排便時滴落,結束排便後也會隨之停止,而直腸癌的便血是與大便混合在一起的,可能還會帶有粘液或膿液。痔瘡患者的大便形狀不會有什麼變化,而直腸癌患者排出的大便一般比較稀爛。

這五種人是大腸癌高危人群,需及早做好預防:

1、有遺傳史:如果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曾經是大腸癌患者,那麼這類人患上該癌症的風險要比常人高出8倍,在我國患者中,有大約四分之一都是家族遺傳而導致的。

2、結腸息肉患者:息肉是大腸癌的一個主要癌前病變,其中絨毛樣腺瘤樣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其幾率可達到25%,所以如果有腸道息肉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做好生活保健,定期到醫院檢查。

3、高齡人群: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所以大腸癌患者大多數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4、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腸炎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幾率,這類人群的患病風險甚至要比健康成人高30倍。

5、吸煙酗酒人群:香煙與酒精是多種疾病的罪魁禍首,大腸癌也不例外,尤其是有大腸癌和大腸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將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