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為世界上人口僅次於(或者說已經超過)中國的大國,其總兵力達120多萬,雖然總兵力非常多,但由於國內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很多武器裝備並沒有實現國產化,或者說自給自足都達不到,因此印度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武器進口國。2017年印度的外匯儲備只有3757億美元,而印度外債總額高達1.4萬億美元

儘管如此,印度在2017年度的國防軍費預算已經達到55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中國,成為了真真正正名副其實的「阿三」。而且,印度約70%的裝備來自俄羅斯,從採購蘇-30MKI戰機,到50億美元參與俄羅斯T-50(蘇57)戰機研製,再到24億美元購買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可以說印度拯救了俄羅斯的軍工。

在立足南亞、稱雄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思想制導下,印度推行「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根據這種戰略,印度平時把45%左右的陸、空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突出「進攻態勢」的特點;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邊境,保護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縱深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和內部治安力量。海軍在沿海部署東、西兩支艦隊。空軍重點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2017年,僅印度空軍方面的支出就超過200億美元,其中包括88億美元購買36架陣風戰鬥機,而在美國對印度解禁后,印度也開始大量進口美國武器,58億美元的10架C-17運輸機,31億美元的12架P-8I反潛機,C-130運輸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魚叉導彈等,印度讓美國花費了100億購買F-16戰鬥機的生產線,6.5億美元購買6架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雖然武器裝備全靠進口,但印度也沒有放棄自主研發的道路,我們已經看到,光輝戰鬥機、阿瓊主戰坦克、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都是印度國產的「精品」。

印度目前現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是從俄羅斯買來的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一個二手航母讓俄羅斯賺了24億美元。現在,印度正在建造他們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已經三次下水但還未服役,據說會在今年海試。

長久以來,印度一直把中國作為對比的對象,其實這一點無可厚非,找一個強勁的對手,目標朝向他看齊,這對於雙方都是進步,但一味的盲目自信,總是幻想著自己很「無敵」,這就是三哥自己的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