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低血壓會怎麼樣?

回答  收藏問題 | 查看更多問答

我有靠譜回答

12個回答

家庭醫生在線網  頭條號優質健康原創作者02-13 18:03

51贊

成年人取坐位姿勢,收縮壓低於90mmHg或/和舒張壓低於60mmHg時,就是低血壓。血壓的高低受心輸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和循環血量的影響。

一旦心輸出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或有效循環血量減少,都會引起低血壓。

現實生活中低血壓往往不被人們重視,因為低血壓對健康的危害不像高血壓那麼突然和急驟,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低血壓的話也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那麼長期低血壓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從醫學角度上來說,長期低血壓會影響全身各髒器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引起腦、心、腎等重要髒器供血不足,並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臨床大量證據表明,長期低血壓會使人的視力、聽力下降,容易誘發血管性痴呆,經常性頭暈、頭痛導致腦部血流不足可能會繼發腦缺血甚至腦梗塞,心髒冠狀血管供血不足情況下可能會誘發心肌缺血導致心前區疼痛、心悸、胸悶等不適症狀。

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容易引起昏厥甚至跌倒,老年人的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

同時,低血壓還容易引起精神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和失眠、心情憂郁等神經紊亂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長期低血壓的人群還可能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代償性血紅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抵抗力下降等表現。

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藥物治療。建議通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改善症狀。

對於有並發症的患者需要去醫院心內科或者高血壓科就診,在藥物治療過程中通過改善飲食和營養等,維持血壓的正常。

 

收縮壓低於90 mmHg,舒張壓低於60 mmHg時,稱為低血壓。低血壓的發病比較隱蔽,發病機制目前還未有明確的結果,但是按照臨床一般有以下幾種:①體質性低血壓:這種低血壓和遺傳、體質相關,家族性低血壓、身體瘦小都有可能導致,輕者沒有明顯症狀,重者可出現乏力、手腳冰涼、頭暈甚至暈厥。②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從臥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血壓突然下降而出現眼前發黑、惡心、心慌、短暫意識喪失等,多與代謝疾病有關,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或見於久病臥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藥物性低血壓:此型常見,多在過量服用服用降壓藥、利尿藥或長期服用抗精神抑鬱藥等。

長期低血壓可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五感消退,記憶減退,頭暈跌撲、昏倒,並易導致老年性痴呆,頭暈、昏厥、跌倒。另外,會有乏力、神疲、手足涼、怕冷、心情憂郁等症狀,在祖國醫學中證屬“陽虛”范疇。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低血壓也可導致腦梗和心梗,機制可能是血壓低時血液流經緩慢,易凝結成血栓。另外,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者,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導致被迫長期臥床不起。

防治低血壓,如無任何症狀時不需要藥物治療,但要調整生活方式:戒煙限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每日食鹽和脂肪略多於常人。體位性低血壓者可穿彈力襪,體位改變要慢,不要久站,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若有症狀,治療上可以採用溫陽之法,可選用大棗、桂圓等長期單味服用,或可用生脈飲益氣復脈升壓。現代醫藥則通過調節血管擴張功能,增加外周動力、靜脈阻力等增加大腦、心髒等重要髒器的血液供應,減輕低血壓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人對高血壓的危害了解地頭頭是道,但對低血壓的認識嚴重不足,還有些人對自身的低血壓沾沾自喜,這些都是要不得的。低血壓說明血管壁的彈性已經出了問題,隨年齡增加會有更大的可能轉為高血壓,故應該引起警惕。

鄭芝環  中醫主治醫師08-26 18:50

167贊

很多人有低血壓或者血壓偏低的現象,女性更為多見,這種情況,在中醫認為多數與“虛”相關。

多數低血壓的人臉色蒼白,脈象低沉無力,中醫認為,尤其與“氣虛,陽虛”關系較為密切。

因為脾胃虧虛,氣血生化不足,或者體內陽氣不足,陽氣氣血鼓動不足,導致血脈不能充盈,因此會出現脈弱無力,身體疲倦,頭暈目眩,抵抗力下降等症狀。

李以松在1984年《福建中醫藥》發表的一個升壓湯,我覺得可供參考。

方藥組成如下:黃芪、黨參各30克,五味子20克,麥冬10克、北柴胡3克。

這個藥方主要有益氣升壓、安神定志、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其中有黃芪黨參,能夠補氣生血,升壓強心;用麥冬、五味子能夠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北柴胡能夠引藥上行,有類似補中益氣丸的意思。

我在臨床上經常使用補中益氣丸、四逆湯、桂枝甘草湯等加減調理,一般用來改善因陽氣虧虛、低血壓的症狀,效果不錯。

我個人認為,治療低血壓,如果體內沒有明顯的陰虛火旺的現象,一般補氣藥的用量要偏大一點,如黃芪普遍使用30克以上;

如果陽虛明顯,多加入桂枝等藥物,能夠鼓舞陽氣;

如果血虛明顯,多加入當歸、熟地等藥物;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的,一定要調養脾胃為先,使氣血化生有源。

症狀明顯,也可找中醫就診;或者日常可常用黃芪、紅參等泡水飲用,對低血壓的改善也有輔助的作用。

以上藥方經驗建議,可供低血壓的人群參考。

更多文章內容,點我頭像,關注我頭條號內.......

低血壓,危害不低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 馬明信 人們對高血壓的發生、危害及其防治,已有較多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但對低血壓的危害和防治,卻知之甚少。其實低血壓的危害也是極大的,人們也應引起重視。 一般成年人兩上肢坐位姿,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時,就稱為低血壓。 血壓的高低主要受心輸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和循環血量的影響。一旦心輸出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或有效循環血量減少,都會引起血壓降低。低血壓的主要危害是影響全身各髒器的血液供應,特別是引起腦、心、腎等重要髒器供血不足,並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 根據低血壓發生的緩急和病因的不同,其危害性和防治方法亦有區別,現分別介紹如下: 急性低血壓 當血壓從正常的水平突然下降,並明顯低於正常值時,稱為急性低血壓。臨床表現為嚴重而危急生命的休克,或呈一過性的暈厥。 ①休克:除血壓突然下降外,還有神志煩躁或遲鈍,面色蒼白或紫紺,四肢濕冷,脈快而微弱,尿量減少等。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積極的治療,機體重要髒器如心、腦、腎等,會因嚴重供血不足引起缺血和缺氧,並迅速導致多髒器功能衰竭而危急生命。這是低血壓最嚴重的情況,需要立即到醫院進行緊急搶救治療。②暈厥:又稱昏厥,是突然一過性血壓下降,導致大腦一時性廣泛性供血不足所致。臨床上表現為突然發生的、短暫的不省人事和昏倒,一般持續約2~3分鐘左右,繼之全部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發生暈厥者,之前多有情緒緊張、創傷、疾病、手術、看見出血、所住環境通風不良、過度疲勞、長久站立等誘因。患者平常注意不要發生這些情況,對防止暈厥發作非常重要。 慢性低血壓 指血壓慢性持續性降低的狀態,它包括體質性和體位性兩種情況。 ①體質性低血壓:又稱原發性低血壓,找不到發病的原因,常見於體質較瘦弱的女性,有家族遺傳傾向。多數患者無自覺症狀,僅在測量血壓時發現血壓過低。這種類型的低血壓者,如果無症狀,可長期或終生存在低血壓,不影響正常活動和壽命,甚至有認為可具有長壽傾向。但如果伴有神經疲倦、健忘、心悸、頭痛、頭暈、甚至暈厥,嚴重者可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患者的這些症狀,常常並不是單純地由低血壓引起,而是合並某些慢性疾病或營養不良所致。因此對於有症狀的低血壓者,除了注意加強營養外,還應到醫院檢查,並針對其慢性疾病進行相應治療。 ②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是因為從臥位突然變為直立姿勢,或長時間站立而發生的低血壓。發病若找不到原因,稱為特發性體位性低血壓,這種情況較少見。多數能找到原因,稱為繼發性體位性低血壓。 特發性體位性低血壓,較多見於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直立位時,因低血壓腦缺血而出現視物模糊、頭暈、乏力、暈厥,重者甚至昏倒而發生意外,如骨折和腦外傷等。多在晨起、登高、行走、活動或站立排尿時發生。 特發性體位性低血壓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除了平常注意合理膳食和規律生活外,應特別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和長時間站立。在臥位起立時一定要緩慢,尤其是晨起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者,早晨起床下地動作更要緩慢。站立排尿易引起低血壓暈厥者,應改變站立排尿的習慣。症狀較重者,可於站立前,下肢試用彈力繃帶,可能會有助於緩解或減輕症狀。 對於繼發性體位性低血壓,除了有全身乏力、頭暈、頭昏、甚至昏厥等危害外,還有原發疾病存在,如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營養不良狀態、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應用某些降壓和鎮靜藥。因此,在防治上,除了採用特發性體位性低血壓的防治方法外,還要針對病因進行相應處理。把這些主要病因去除後,繼發性體位性低血壓就會隨之消失。

 13評論

低血壓病人主要臨床表現:

病情輕微症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嚴重症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長期臥床。

這些症狀主要因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洩。尤其影響了大腦和心髒的血液供應。長期如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痴呆,頭暈、昏厥、跌倒、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

乏力、精神疲憊、心情壓抑、憂郁等情況經常發生,影響了病人生活質量。據國外專家研究低血壓可能導致與腦梗塞和心髒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後,患者可出現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致被迫臥床不起,另外誘發腦梗塞、心肌缺血、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問題。 

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藥物治療。主要治療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多喝水,多吃湯,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重者伴有明顯症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近年來推出α受體激動劑管通,具有血管張力調節功能,可增加外周動、靜脈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滯,並能收縮動脈血管,達到提高血壓,加大腦、心髒等重要髒器的血液供應,改善低血壓的症狀,如頭暈、乏力、易疲勞等症狀。

其他藥物還有:麻黃素,雙氫麥角氨,氟氫可的松等,中藥治療等效果和負作用有待進一步考察。

感謝您關注農地圈:東方花雪

 評論

健康之初10-07 09:31

8贊

血壓高了與低了都不好,但大家往往對高血壓的危害比較了解,經常會忽視低血壓的危害。

首先,患有低血壓的患者,要提防這些症狀:

1、會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症狀,從而使工作能力下降。

2、心情一般比較低落,沒有什麼激情,心理抑鬱不想和別人說話,比較容易得憂鬱症。

3、低血壓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昏厥的症狀,有時候突然昏厥容易造成骨折等外傷,試想走在人流如織的街頭,忽然在綠燈時暈倒路邊,將有多麼危險。

4、低血壓嚴重者,常常會伴有聽力下降,視力也隨之模糊起來,據研究發現,低血壓也會使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大大增加。

5、低血壓患者也會出現口齒不清、呼吸困難,嚴重者需要長期臥床,影響正常生活。

其次,長期低血壓的危害:

1、長期低血壓可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視力、聽力的下降,加之記憶也會隨之減退,低血壓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痴呆的概率加大。

2、頭暈、昏厥、跌倒使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另外會導致乏力、精神疲憊,導致無心工作和學習。並且低血壓會使心情壓抑、憂郁等情況經常發生,誘發抑鬱症。

3、據國外專家研究表明,低血壓可能導致腦梗塞和心髒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者,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導致被迫長期臥床不起,另外長期低血壓也可誘發心肌缺血等。

第三、關於低血壓的提醒:

1、低血壓也有心血管疾病風險。 血壓較低時,人體的血流速度緩慢,甚至暫時停頓,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發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2、低血壓不等於貧血。貧血可能引起眩暈,低血壓也有眩暈症狀,此外,兩者還有面色蒼白、全身乏力、頭昏等相似之處,所以很多人認為低血壓一定就會貧血,但專家表示,兩者從病因、基本病理變化、病情的緩急以及治療上都有根本的不同,不可混為一談。貧血屬於血液系統疾病,貧血病人的血壓可以正常,也可以合並發生低血壓或高血壓狀,它與血壓的改變並無直接聯系。

3、低血壓者患高血壓更“隱蔽” 。專家說,所謂高血壓病或者低血壓病不僅僅靠簡單的數據判斷,而是要參考個人基礎血壓以及相關體症,一些人平時血壓(即基礎血壓)本來就比較高或者低,當他們血壓發生比較大的波動,即使波動後反而正常,很可能也是隱蔽的患者。所以留意血壓不但要留心數字,最重要還要留心自己的基礎血壓,並注意變化。

低血壓患者要注意調整生活方式:戒煙限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多飲水多喝湯,每日食鹽和脂肪略多於常人。

長期低血壓產生的後果危害嚴重。人的血壓收縮壓低於90、舒張壓低於60mmHg時,稱為低血壓。

據相關資料介紹,低血壓臨床上分體質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繼發性低血壓。低血壓病人病情輕微症狀: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暈船等;嚴重症狀: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長期臥床。

這些症狀主要因血壓下降,導至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化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洩,尤其影響了大腦和心髒的血液供應。

長期低血壓的危害:

長期如此使人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痴呆,頭暈,昏厥、跌倒、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憊、心情壓抑、憂郁等情況經常發生,影響病人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腦梗塞和心髒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後,患者可出現當變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被迫臥床不起,另外誘發腦梗塞,心肌缺血,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問題。

謝謝邀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