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盡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麼不好的。

 

那麼,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原因是什麼呢?

1、孩子缺乏做事的連續性

  

從磨蹭拖拉的孩子做事情況來看,他們幾乎都是邊做事邊玩兒,或者一件事沒有做完就轉而去做其他的事。

這種做事的不完整性讓孩子很難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觀察磨蹭的孩子,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寫作業時基本上寫著寫著就開始東張西望,或者玩弄手裡的文具,或者起身去吃東西、上廁所,或者不停地問家長這道題該怎樣做等。

再看看一些家長,害怕孩子不認真寫作業,即使上了二三年級,還一直陪在孩子身邊進行監督,時間長了便給孩子養成依賴性,家長在身邊時孩子會不動腦筋等著要答案,家長不在身邊時心思根本不放在思考和寫作業上。

2、孩子缺乏學習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建立在擁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上的,孩子在了解時間的意義,建立做事的節奏感後,才能在習慣養成的前提下,一點點建立起學習的好習慣。學習作業磨磨蹭蹭的孩子,在生活秩序方面通常也是亂糟糟的,如果家長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學習上,那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3、家長自身缺乏時間觀念

  

通過與磨蹭孩子家長的交流,發現家長們也大都缺乏時間觀念,甚至自己做事本身就沒有條理。看似每天正常飲食起居、上下班工作,但實際上磨蹭孩子的家長大多很隨意,正常上課工作日就可以朝九晚五,一到周末假期就放肆睡,三餐不規律。

4、孩子受隔代教育的影響

  

有一些孩子明明在父母那養成了好的習慣,可是一到爺爺奶奶身邊後,這種習慣便會因受老人的溺愛和放縱被破壞掉。

經常聽一些家長說自己工作很忙很累,不得已只能把孩子交由老人來照顧生活,負責上學放學的接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讓孩子因為老人在生活中的包辦代替而逐漸失去責任心,失去自我做事的動力。

5、家校結合呈現一邊倒現象

  

很多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略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單純認為孩子上學到了學校有老師管著自己就可以不用太操心了。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磨蹭拖拉等現象如果家長發現的早,及時和老師做了解,與老師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在老師的配合下是很容易解決的。

但如果家長長期忽略了與老師進行交流,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能及時解決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積累久了便讓孩子養成了壞習慣,壞習慣一旦得到鞏固,這時再去解決,家長可能根本無從下手。

那麼,孩子磨磨蹭蹭,缺乏時間觀念,有什麼解決方法嗎?

1、給孩子自己支配時間的機會

  

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這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時間觀念。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每次給1-2小時就可以了,也不需太多。

2、讓時間“看得見”

  

家長可以在家裡顯眼地位置擺個時鐘,給孩子購買一個手錶,這樣家長就可以指指牆上的時鐘,或者問他現在幾點幾分了,孩子就會明確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有了“時間”這根無形的指揮棒,可以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孩子也比以前更“聽話”了,做事也不會那麼磨蹭了。

3、制定時間任務表

  

做作業時,家長不妨與孩子商量好做作業的時間和休息的時間,這樣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緊迫感,加強了注意力,最終使其學習效果得以提高。孩子自己制訂計劃表,能夠讓他明白時間的重要性,計劃好的事情要按時完成,否則後面的計劃就無法完成。制定計劃表,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珍惜時間。

4、規律的生活起居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最好是具體到細節,比如什麼時間起床,洗漱需要多長時間,吃飯需要多長時間,放學後做作業和看電視多長時間,幾點休息等,都要嚴格制定,這樣會對孩子起到約束和監管的作用。對時間管理越嚴越細,效率越高。孩子將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形成習慣,才能明確地認識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良好的作息習慣還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守秩序。

5、獎懲分明

  

如果剛開始孩子還沒有時間觀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長要和孩子約定好時間,先約法三章,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和親子關系危機。由於都是事先約定好的,到了約定的時間,就一定要遵守約定。可能剛開始孩子會耍賴,家長可以事先承諾:如果遵守約定,將會得到一定的獎勵。

有了獎勵的刺激,孩子會更認真地遵守約定。當一向對時間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時作息的事情時,父母不要吝嗇獎勵,因為贊賞和表揚可以激發起孩子更大的積極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