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叫坐月子,而叫產後康復。
中國人坐月子的習俗最早可追溯到西漢,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面對祖輩們留下的老傳統,很多人都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然而在現代醫學看來,這些舊習俗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因錯誤觀念導致的悲劇時有發生,因此產後媽媽需要科學坐月子。
那麼,坐月子到底在“坐”什麼?傳統“坐月子”對穿著、飲食和日常活動有著嚴格規定,比如要絕對保暖,不能開窗、開空調,不能洗澡、洗頭,即使大熱天也得捂得嚴嚴實實;不能下床走動;每天喝補湯,不能吃鹽、醋等,因此人們也常用“捂月子、懶月子、補月子、淡月子”來形容傳統月子的特點。過去人們醫學知識匱乏、生活條件差,於是把很多身體不適和疾病籠統地歸結為“受寒、傷風”等,採取的應對措施就是讓有傷口的人避免風吹、沾水等外界刺激,以減少感染和死亡風險,這才有了諸多禁忌。可以說,過去坐月子坐的是“安全”,而在現代社會,醫學安全已經不是問題,反而堅持舊風俗會給產後媽媽帶來潛在隱患。
我們知道,女性從懷孕到生產,隨著體內激素水平變化,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很多人容易出現腰疼、腹部鬆弛肥胖、漏尿等情況,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產後發生腹直肌分離、恥骨聯合分離,以及出現盆底肌功能障礙,由於這些並不是傳統月子關注的重點,很多人都忽視了,以至於有人甚至在產後四五年還會存在上述問題。因此,現代人坐月子坐的是“康復”——讓身體些各項機能快速恢復到產前狀態。
所以說科學的產後康復不是簡單地“坐月子”,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康復方法,讓媽媽和孩子終身受益,以下3個症狀是產後媽媽最容易忽視的,需要對症下藥。
漏尿。在大笑、打噴嚏、咳嗽、或作託舉重物等任何對腹部產生壓力的動作時,忽然有小便漏出,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壓力性尿失禁”。數據統計,超過1/3的媽媽會經歷壓力性尿失禁,這種情況可能持續3—6個月,甚至數年。骨盆由髂骨、恥骨、骶骨、坐骨組成,雖然名字裡有個“盆”字,但盆底卻沒有骨性結構支持。其“盆底”的支持結構是通過數條盆底肌形成的,像吊床一樣,這些軟組織負重較大。正常情況下,盆底肌主要為盆腔臟器和脊柱提供支撐作用,穩定骨盆結構,同時控制大小便及維持性生活。女性從懷孕到生產,身體會分泌相應激素來鬆弛盆底肌肉和軟組織。生產時盆底肌會被強力牽拉,甚至留下撕裂傷,有時還會留有側切口。這些生理變化和損傷都會造成盆底肌肌力減弱,導致產後媽媽們大小便失禁和子宮脫垂風險增加。
應對方法:凱格爾運動可以有效增強骨盆支撐力,預防和改善壓力性尿失禁,改善性生活,緩解腰背疼痛。練習時通過憋尿動作體會盆地,堅持3-5妙後放鬆,重複10-15次為一組,每天做3-4組。練習時坐著、躺著均可,可以把手放在肚子上,避免腹部用力。如果觀察到臀部、大腿在運動,或者背部、肚子感覺疼痛,說明鍛鍊到了其他位置的肌肉。在生活中還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憋尿,控制體重,拒絕菸酒,科學飲食,攝取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防便祕,漏尿情況嚴重的人需要盆底物理治療。
腰疼。據統計,產後腰疼發生率在45%—76%,大家總覺得“忍一下就過去了”,殊不知很可能導致情況愈發嚴重,有些媽媽產後幾年還有腰疼問題,有的甚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之所以會出現產後腰痛,主要因為女性孕期骨盆和脊柱韌帶變得鬆弛,造成活動時腰背部感覺不穩定和疼痛,同時腹直肌出現分離,程度越深腹部肌肉力量就越弱,對腰背部的承託力也就越小。另外,照顧寶寶時姿勢不正確、孕期體重增加太多也是誘因。
應對方法:3個小動作適合所有產後腰疼的媽媽,緩解疼痛之餘還有助於鍛鍊腰部核心肌肉群,幫助減肥。1.平躺,彎曲右側大腿和膝蓋,上半身儘量不要轉動,同時用左手扶住右邊膝蓋,下半身做旋轉動作,維持15-20秒,做3-5個回合;然後換側重複,格外不適的一側可多做停留。2.平躺,彎曲一側大腿和膝蓋,雙手抱住膝蓋,儘量讓膝蓋靠近胸前,維持15-20秒,做3-5個回合;然後換側重複。3.跪在床上,胸椎、腰椎、尾椎凹下去,背部放鬆,頭抬起,同時吐氣,然後像貓一樣拱背,吸氣同時整個脊椎儘量向上頂,頭部下垂,兩個動作配合為一個循環,做3-5個回合。產
產後抑鬱。精神無法集中、睡不好覺……有40%-80%的女性在產後會有這類輕度抑鬱症狀,經常是在產後第五天達到高峰,如果兩週內就平穩了下來,可能只是產後情緒低落,這是正常現象,如果長時間有以下症狀,那麼就要警惕產後抑鬱了,比如難以入睡,覺得極度疲憊,感覺焦慮、生氣、易怒,覺得愧疚或者茫然無措,無法照顧孩子,覺得自己作為母親非常失敗等。
應對方法:家人的理解必不可少,應多關心媽媽,認同她的感受,避免指責教育。如果發現其情緒不好,要多與她交流,分擔哄睡、洗澡、換尿布等瑣事。媽媽們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女性應做足功課,做到“有備而孕”,避免在新生兒降臨時手忙腳亂。從懷孕起,多和寶寶聊天,儘早適應角色轉變,當發現自己不能控制情緒,應該及時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此外,產後媽媽還會遇到乳腺炎、產後疤痕、媽媽手、足跟疼等其他常見問題,也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才能解決根本問題。總之,產後康復需要掌握3個大原則,一是產後媽媽在情況允許時,從正確翻身、起坐動作、呼吸、站姿開始,早點下床活動,以避免發生血栓;二是及時進行盆底肌和腹肌訓練,以增強肌力、激活核心肌群,預防和減少腰痠背痛、尿失禁、產後脂肪堆積等;第三,堅持母乳餵養,在滿足寶寶所需之外,還能幫助媽媽們恢復子宮、減輕體重,降低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中國人的坐月子現象起始於什麼時候,無從考證,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這跟中國人的保健方式是相關的。
剛生完孩子,體質相對比平常時虛弱,容易被外來的寒風侵襲,所以關門閉戶的坐月子方式並非想當然的做法,而是十分科學的行為。另外,坐月子的時候,不能太過用力做事,這也是有一定的保健原理。這就如同一個人如果勞動一整天而太累之後,又去用力扛重物,這樣就容易使腰腿受傷。
外國人因為不存在跟中國人一樣的保健意識和經驗,所以她們沒有坐月子的現象。不過,這不能證明沒有坐月子的外國婦女就不會因此而留下“月子病”。她們後來的頭痛腰痛什麼的,難保就不是因為不坐月子的結果。我記得酸得十分可以的【頭痛散】應該是外國人的傑作,如果外國少人患頭痛的話,這藥物就不可能成為家庭中的必備藥物的了。
剛生了孩子的一段時間內,通過防寒防熱、防用力過度來保養以及恢復身體,這是十分必要的過程,也是十分明智的行為方式。
我個人認為,中國人的坐月子現象雖然不屬於“全國上下一致”的規律,但裡頭卻有中國傳統醫藥學的原理。而許多外國沒有中國式的醫藥學,所以婦人們生完孩子只是稍作休整之後,就參加勞動,這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無論如何,生完孩子的一個月的時間進行休整,是必須的,這對於未來身體健康與否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