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熊素瓊初中畢業後,到重慶一家小旅館做服務員。當年年底她在報紙上看到廣東某大酒店來重慶招工,她滿心應聘,誰知,第一次簡單的初選,因為身高不夠沒有過關。3天后,她又去報名,還是被淘汰了。主考官直白地說:「你的學歷只有初中文憑,身高只有157米,條件是非常一般……所以,你基本不在我們考慮之列。」
  
  可是家裡窮,又在大山深處,走出去是唯一出路。於是她從廢品店裡買了一個布滿灰塵的舊馬桶,然後扛到招聘現場,當主考官終於陪同最後一名應聘者走出考場時,熊素瓊扛著馬桶走到主考官的面前,輕輕地放下馬桶,說:「經理,我等了你6個小時,就是希望你看看我是如何刷馬桶的!」說完,她從口袋裡掏出一塊抹布,開始認真地擦馬桶。一會兒工夫她將沾染灰塵的馬桶擦得油光發亮……儘管當時招聘名額已滿,但主考官破例錄取了熊素瓊。
  
  就這樣,熊素瓊來到了東莞。所有清潔工最不願意也最頭痛的就是刷馬桶,熊素瓊卻提出她願意專門負責刷馬桶。她認定:「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最出色的人!」她開始到麥當勞、肯德基廁所偷偷學藝,又向其他賓館同行學習洗馬桶的經驗,還到書店看有關馬桶的清洗方法,之後她準備了很多小工具,也總結出很多清洗的辦法。她的勤奮也得到回報,總經理提升熊素瓊為衛生間清潔班班長。
  
  儘管她被人嘲笑為「馬桶班班長」,但一上任,她就抓培訓工作,甚至要求員工洗過馬桶的水能喝,員工覺得這太「苛刻」。她於是按照自己制定刷馬桶的標準一絲不苟地演示,將手伸進座便器的拐彎處清洗,當她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並且當場喝馬桶里的新水時,大家驚呆了,對這位年輕的班長心服口服。
  
  3年後,酒店開展客房部經理競選,10名候選人都是擁有本科以上文憑,當她報名時,有人說她當班長就到頂了,搞管理,欠缺知識、水平和能力。在演講時,熊素瓊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誇海口,只是展示了自己進酒店以來記下的174本工作日誌,講了自己3年內總共洗了7987次馬桶的一些經歷與體會。最後她充滿激情地說:「與你們相比,我更像是酒店裡的一隻馬桶,經常被人不屑一顧。但我能夠給所有客戶提供最放心、衛生、健康的服務。」演講完畢,掌聲不斷。總經理總結道:「熊素瓊雖然當經理有不少不足,可是她能夠把馬桶洗好,這是一種我們酒店最需要的務實、肯干、精細的作風。」最終她成功當選客房部經理。
  
  熊素瓊「當官」後,並沒有丟掉「馬桶精神」,而是不斷發揚光大,抓其他工作也如抓刷馬桶一樣,達到極致。兩年後,熊素瓊升任服務部經理,管理整個酒店的服務工作。
  
  此後熊素瓊到香港參加國際交流活動,面對幾十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級酒店管理專家,她談起了她的「馬桶理論」:「時刻要把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位置,用最高質量的服務去滿足客戶的需求,無論遇到多麻煩的事情,都要用洗馬桶一樣的耐心、細心、專心地去解決。當你能夠把馬桶里的水喝掉時,沒有人會不服氣的。」法國著名酒店管理專家希爾維教授覺得這個理論非常新鮮,又是那麼的實用,於是把這條觀點收入到了他編撰的《世界酒店業經營全書》中,成了行業術語。
  
  此後,熊素瓊還先後獲得東莞「先進外來打工者」、「高級職業經理人」、「優秀女企業家」等稱號——洗馬桶妹也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