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個古老的疾病,屬於「痹證」範疇。在古代中醫文獻中「痹症」範圍較廣,包含西醫的多種疾病。


現代醫學認為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尿酸過量生產或尿酸排瀉不暢,引起的尿酸堆積,尿酸結晶堆積在軟骨、軟組織、腎臟以及關節處。在關節處的沉積會造成劇烈的疼痛。


典型的痛風發作特點

多見於中年男性,起病急驟,可在夜間痛醒;往往先侵犯1個關節,大多見於大腳趾,其次是足背、足跟及腳踝;出現關節局部腫脹,皮膚紅熱,壓痛明顯,不敢活動。嚴重者見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常伴尿酸性尿路結石。

痛風屬於痛中之王,如刀割肉,如錐刺骨,痛風就能這麼痛。要想徹底擺脫這種疼痛,患者要從生活方式、飲食結構、運動、工作勞逸結合等各個方面加以注意並要及早積極配合系統的治療。

5大穴位促進尿酸代謝!

申脈穴(雙側):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三陰交穴(雙側):在內踝尖直上4指寬,脛骨後緣。

崑崙穴(雙側):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丘墟穴(雙側):位於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解溪穴(雙側):位於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

太白穴(雙側):在足內側緣,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

局部疼痛點

原理

申脈穴、崑崙穴、丘墟穴、解溪穴、太白穴可以促進足部周圍的氣血循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三陰交穴調節肝腎功能,促進尿酸的代謝。

痛風食療方

1、東北雌性紅蘿蔔250克洗凈切塊,植物油50克同煸,繼加柏子仁30克,水500毫升,同煮至熟,加鹽少量,食蘿蔔及湯可以平衡尿酸濃度和促進血尿酸排泄。

2、白菜250克,加植物油20克炒食。宜經常服,適用於痛風緩解期。

3、茄子250克洗凈後蒸熟,切成條,稍加醬油、麻油、鹽、大蒜泥、味精拌勻後食,隔日服,適用於痛風發作者。

4、土豆250克,植物油30克先煸,繼加醬油30克,鹽少量至燒熟後食,適用於痛風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