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國不是“打”出來的,是“熬”出來的
中國社會上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成功的大國都是打出來,比如美國打贏了一戰、二戰,然後就成為了世界大國。中國只要敢於拚命,不怕犧牲,先幹掉菲律賓、再找機會幹掉日本,最後再幹掉美國,然後中國就會成為新的世界大國。
如果中國這樣真幹了,結果會死的很慘。這不是長美國的威風滅中國的銳氣的,這是有歷史史實作證的。凡是後起的大國企圖靠“打”來實現上位的基本都被滅了。
滑鐵盧戰役後法國自此一蹶不振
回顧過去400年的世界歷史,一些國家起初崛起勢頭很猛,但是結局卻是被人打的鼻青面腫,慘不忍睹。
比如拿破崙時代,拿破崙企圖利用自己的軍隊進一步擴大在歐洲的勢力范圍和影響力與英國進行了激烈的碰撞,英國為此組織了6次反法同盟,最後在1814年6月24日在滑鐵盧戰役打敗了拿破崙,英國維持老大地位,法國從19世紀一蹶不振,在整個19世紀淪落成二流國家。
又到了19世紀中期,俄羅斯力量發展,與英國的沖突上升,最終導致1853-1856年克裡米亞戰爭,俄羅斯戰敗。19世紀末德國崛起,英國開始各種限制德國,結果1914年一戰爆發,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都急於當世界霸主,各自組織自己的勢力范圍和軍事集團,美國組建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蘇聯組織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兩者進行了激烈的冷戰,從1947年一直持續的到1991年蘇聯解體,歷時44年之久。
蘇聯垮了,美國勝了。
國家的興衰猶如潮水一樣潮起潮落,起起伏伏。對於崛起大國來講,它今天的上升勢頭不意味著永遠持續;當一個國家開始崛起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國際風險、挑戰的壓力也不斷擴大。回顧過去400年的世界歷史只有兩個國家獲得了成功,一個是英國、一個是美國。
以美國為例,美國1783年獲得獨立之後一直在休養生息,發展自己。直到20世紀初西奧多羅斯福時期才開始發展大洋海軍。不管歐洲戰事如何發展,美國人都自顧自的發展經濟。
直到1918年才加入協約國與德國作戰,戰爭勝利之後,很快就將軍隊撤回了美國,繼續發展。直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才直接派兵捲入歐洲戰爭,打敗德意日法西斯,最後成為世界的新霸主。
美國憑借兩洋隔絕的地理優勢,潛心發展國力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國從1783年-1945年近160多年的時間本土基本沒有經歷過嚴重的戰爭破壞都在發展,雖然有短時沖突和戰爭,但是其主要精力仍然是放在發展經濟,增強實力上。
美國崛起的成功與德國崛起的失敗,說明作為歷史上成功大國靠“打”是打不出來的,而是靠發展,慢慢的“熬”。因此今日的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面對外來各種壓力,一定堅持發展經濟為主,切不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手,貿然開打。
一旦開打,中國崛起的勢頭就有可能被阻斷,以前的努力將付之東流,要知道這個機遇是中國人等待170多年才獲得(從1840年計算)的。
因此我們要忍辱負重,崛起的道路是艱難的,不僅需要實力也要需要戰略和智慧。美國如此,中國也亦如此,沒有例外,因此中國人必須“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