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與求生是動物在大自然的生存的技能,往往以一方勝利另一方失敗告終。不過近日馬其頓共和國一個科學團隊到Golem Grad島嶼上發現同歸於盡的大自然奇觀。
這個科學團隊在經過島上角鼻虺蛇的聚居地時,居然驚奇地發現地上一條虺蛇屍首內竟然有一條巨型蜈蚣的屍體。
蛇身斷開兩截,蜈蚣的頭部則在斷口出探出。由於畫面恐怖噁心,研究人員大為震驚。
一條虺蛇蛇身斷開兩截,蜈蚣的頭部則在斷口出探出
他們將蜈蚣屍體從虺蛇體內抽出,發現這條蜈蚣竟然與虺蛇差不多大,而虺蛇內臟則幾乎被挖空。
研究人員驗屍後認為,當時這條虺蛇在與蜈蚣搏鬥將對方吞落肚想慢慢消化掉,但蜈蚣掙扎求生,搏命啃咬蛇的內臟,甚至將蛇肚咬穿想從中鑽出。
蜈蚣幾乎成功逃生,但仍無法抵抗蛇胃酸腐蝕,最終虺蛇與蜈蚣同歸於盡。
蜈蚣穿肚而出
一條虺蛇與體型相當的蜈蚣搏鬥,蛇將蜈蚣吞噬,蜈蚣卻在蛇體內穿腸爛肚逃生,最終兩毒物雙雙氣絕。
蜈蚣與虺蛇體型差不多大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腹部現淡紅色,足為淡橘紅色或黃色。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腹部淡藍色,體型小,長度約為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
黑頭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黃色,體型更小。上述三種以紅頭蜈蚣最佳,體型大,產量高,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生長快。一般在農村較為多見,常位於潮濕的牆角、磚塊下、爛樹葉下、破舊潮濕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較為常見。蜈蚣是肉食性動物,食譜範圍比較廣泛,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藥用。適宜人工飼養。《本草綱目》曰:“蜈蚣,西南處處有之,春出冬蟄,節節有足,雙須岐尾。”通常身體很長,並且有許多對步足。《本草衍義》稱:“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蜈蚣與蛇、蠍、壁虎、蟾蜍並稱“ 五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