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說,當教育教學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時,先檢視自己,不埋怨學生。我們往往喜愛學習好、相貌好的學生,但我們更要愛那些學習困難、相貌不漂亮、甚至具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本期我們一起來看看竇桂梅校長對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的解讀。


由於環境、經歷不同,在學校中的角色不同,每個老師對「好」的理解也自然不同。好老師一定懂得,教師雖然不是待遇最高的職業,但永遠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職業;好老師也深知,生活上可以被照顧,但工作上不可以被照顧,要永遠將不敬業視為失職;好老師更加明白,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


給教師的三點建議



1永遠將不敬業視為失職


其身正,不令而行!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咱們當教師的,不僅是培育和踐行這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應該是榜樣!因此,教師的敬業是對職業的敬畏,是懂得首要「傳道」的任務,是教師道德修養的直接體現。


這麼多年,我的體會是,生活上也許可以隨遇而安,校園裡不可以隨心所以,更不能隨隨便便。要心向陽光,用正的能量與正確言行激勵教師兒童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同伴,熱愛自己學習與生活。有人評價我帶領的團隊追求卓越、摒棄平庸、杜絕低劣。可隨之的效果是,我們養成一種「正念」,在工作中主動探索,在主動探索中積極工作的習慣,久而久之,你所獲得的「正報」就會越多,教師不可能有時間去抱怨任何。


2教師要「有教無類」


知道生命不能重來,童年只有一次,我們要心懷慈悲,善待每一個生命。我們知道教育不是萬能的,但作為教育者,你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如果你對教育沒有信心,那麼我們的愛就會大打折扣。你要把微笑、感謝與讚美當作職業本能。


每天早晨,我都微笑著豎起大拇指或鞠躬禮迎接每一位學生。每一天的疲憊,都因每一天早晨學生帶給我的「愛的迴流」所感染,所帶動。眼前這些不一樣的兒童,性別不同,面容不同,體型不同,時時提醒我——心中要裝著的是差異不是差距。尊重他們的不同、呵護他們的個性。要相信每一朵兒童之花都會綻放,只是花期各有不同。


我經常對年輕人說,當教育教學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時,先檢視自己,不埋怨學生。我們往往喜愛學習好、相貌好的學生,但我們更要愛那些學習困難、相貌不漂亮、甚至具有特殊需要的學生。這樣就超越了知識本身!兒童的心靈就會得到潤澤,人格就會走向健全與完整,你愛才是豐富、深刻,富有智慧,而你自己成了博愛之師。


3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的審美對象


教師儒雅所外顯出的形象會化作無聲的教育力量,熏陶感染每一個人。尤其當今時代,我個人認為提倡儒雅尤為重要。教師都願意穿休閑裝,尤其年輕人的裝扮,太過時髦,走在大街上看不出是教師身份,而這往往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但在清華附小,我要求老師們在學生面前要努力做到儀態高雅,即衣著整潔、得體大方,不要太隨意,太邋遢,堅決不能穿「短、透、露」的服裝,但鼓勵女教師畫淡妝。在學生面前要舉止文雅,互敬鞠躬禮,尤其談吐儘力謙恭和藹,快速地想,緩慢地說,善於傾聽與包容,不固執己見。同時要求教師努力內涵博雅,有美好心靈、悲憫情懷。一句話,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也!

如何實現理想教學



也許你會說,這些是清華附小教師的價值觀,甚至是卓越教師、理想教師的要求,做到太難了。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為,那麼你的激情理想與舉止言行就會大打折扣。自古講取法乎上,只要明確方向,只要上路,就會遇到隆重的慶典,不信你可以試著遵循下面的路,看看如何實現。


定位準確——選擇做教師,要懂得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才是學科教師。


自從選擇了做小學老師,我就沒有想過改行。從一而終到今天。這些年,我感覺到,選擇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你不是電影明星,更不可能一夜暴富,你是泥土,你是在學生未來對社會的貢獻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學生今日的愛戴與未來的回憶中,實現富有樂趣與成就的教育人生。我經常對清華附小教師說,選擇當清華附小的教師,就是選擇了更高的人生修鍊的境界,必須明確,更要銘記並踐行《清華附小教師誓詞》:「我是清華人,努力用敬業、博愛、儒雅成就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當作我們的最高榮譽!」


把課上好——這是教師最崇高的師德。


要把學科教學提高到學科教育的高度,即課堂上要以培育人為目標,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從曾經的替補隊員,到今天的特級教師,我的體會是,讓學生因為熱愛自己而熱愛自己任教的學科。懂得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取決於教師學養的深厚程度。教師可以有自己的個性甚至缺點,但要克服墨守陳規,更要杜絕「不學無術」與輕慢課堂。同時明確課堂改革方向,立足團隊、積极參与課程改革,從課堂操作者,變為課程創生者,並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甘心奉獻——因為這是教師崇高的操守。


要懂得學校聘用的是教師的整個人、整個心。要捨得時間陪伴兒童,要知道陪伴才有感情,陪伴才有學生對你真正的熱愛。比如班主任對待兒童要全心悅納、真誠投入、捨得精力、樂於付出。再如管理者為了團隊成功,全力以赴,獻計獻策,樂於奉獻自己的智慧和體力,即為了他人成長,甘於犧牲個人的時間和利益。真的,你若奉獻還將成長,你若自私便將「腐朽」。適當場合訴說自己的辛苦與奉獻可以理解,不當場合表白辛苦是心理不平衡的表現,要強化自己「心甘情願」的狀態才是為師的本分。


學習狀態——學習是最好的保養。


改變,從閱讀經典開始。當然這個閱讀不僅僅是書本。現在學習的渠道太多了,只要你有「鉤子」精神,只要你願意當做一塊干硬的海綿,你都可以獲得促進你成長的「食量」。人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那些歷經時間沉澱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在我們的心靈中留下繽紛的映像,讓我們的內心漫捲雲舒。


今天的工作必須今天完成,力爭今天完成的事情比昨天更有質量,明天的目標比今天更加遠大。現在當老師不容易,但我們要懂得人不是不合格才學習,而是通過學習不斷成長。面對工作壓力,要懂得忙是「營養」,不忙就是「營養不良」。要有「本領恐慌」的壓力,懂得我們的「本領」在時代發展中會不斷折舊,必須通過持續學習來實現保值與增值。「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過時,要畢生用「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的觀念去追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不斷感受和吸納這個時代的奔騰與力量,並以這感受和吸納去鍛造下一個時代的精華與脊樑。


激情思想——我經常這樣比喻,激情好比人的撇,思想好比人的捺,一撇一捺如人的一靈一肉,支撐起人字立體的一生,這一撇一捺如教師的雙翼,飛翔起為師大寫的一生。


我的課堂有激情,講話時也是充滿激情,這是我引以自豪的。試想,教師沒有對教育的激情,其言談舉止中怎能感染與帶動兒童流淌出生命涌動的韻律?面對幼小的一個個生命,我們該怎樣無限相信教育的可能性,在等待、喚醒與期待中為兒童的未來送上一程?我們的耐力,堅守是否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說真的,在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學老師」身份上,你應該感受其中的「無窮大」,永恆的童心,讓我們這些長大了的兒童不因地位變化,環境變化改變教師為師的初心,永葆一顆無限的熱忱。


而思想,是你交給兒童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站在課堂,實際上是教師站在世紀之交的高度,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與思想見解,帶領學生,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對教育進行宏觀的根本性的反思,重新樹立一種觀念,一種思想。讓學生超越你,把思考、發現和批判的權力交給他們。而這,這與你教的學生的窮富昂貴的運動場、巨額的捐贈、時髦的制服等無關。而這,卻是教師基於自己的學養、積澱、課程資源,基於國家課程又超越國家課程的再造。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今天教室里走出多少優秀教師,將決定著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明天和未來培養出多少聰慧而又高尚的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只有當教師從課堂裡面走出來的時候,這個學校的教育才是成熟的,這個國家的教育才有可能培養智慧和高尚的教育專家。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決定教育成敗的是站在講台前的那個人——教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


一個因道德、知識和才能而受聘,並全身心投入事業的人;


一個不斷獲得知識與社會經驗的人;


一個能完成多項令人振奮任務的人;


一個富於創造精神的人;


一個隨時都從經驗和教訓中學習的人;


一個從人品到才幹都受到尊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