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聞NOWnews

記者陳鴻謙/台北報導

2018年2月7日 下午1:30


落枕沒有妥善治療,竟然差一點毀了她的下半生。一名婦人年近70歲,10年前退休後,常跟姊妹淘一起喝咖啡、喝下午茶,但去年年初突然頭痛不適,四處求醫都找不出病因,最後症狀惡化,頭頸部痛麻到寸步難行,原以為美好的退休生活從此斷送,所幸接受2個多月的中醫藥膏外貼治療後疼痛大幅減輕,現在已能自行回診換藥,對於健康失而復得,婦人既感激又珍惜。


中醫師張賜興表示,這名婦人病發初期,跑了10幾家醫療院所,看了10幾個醫師,也接受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掃描,就是找不出原因。隨症狀越來越惡化,頭痛、頭暈、頭麻,讓她寸步難行,只要一走一動,就會拉扯到肌肉、神經,頸部頭部又痛又麻,甚至牽扯到其他部位不適感,後來連出門都成問題,行動到必須有人攙扶乘坐輪椅。來到診間還坐不到1、2分鐘,就喊著頭痛、頭麻,必須躺在診間的檢查床上方稍稍感到有點緩解。


醫師觸診發現,婦人後腦勺腫塊,頸椎錯位、肌腱鈣化,右邊第二、第三頸椎出現硬塊,顯示筋結、氣結嚴重並伴隨頸部、肩部與上臂的疼痛,有時疼痛感又從頸部傳至前額與眼窩,同時伴隨噁心、嘔吐、頭暈、吞嚥不適、同側眼睛視力糢糊等症狀。經詳細詢問,婦人自訴年初落枕,頸部扭拉傷,當時不以為意,只貼了痠痛貼布應急,沒有進一步就醫檢查。沒想到這一輕忽,竟差點葬送自己的下半生。


張賜興指出,婦人得的不是一般頭痛,而是頸因性頭痛,就是頸椎問題所導致的頭痛,它可能導因於頸部肌肉緊繃、頸椎退化、頸椎關節錯位,或枕骨神經受壓迫。從中醫觀點來看,不通則痛,長期血氣不通,引發肌肉神經拉扯,導致頸因性頭痛,進而引起其他併發症狀。


傳統中醫治療頸因性頭痛,除了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複方或辯證論治給予調理身體之外,還可以熱敷、紅外線照射並施以針灸、推拿、按摩、整復歸位,以及利用小針刀切斷硬結緊繃的肌腱。婦人從去年10月開始接受治療直至今,情況好轉許多,目前皆自行走路回診,完全不需要家人攙扶。


臨床治療頸椎扭拉傷,除了給予物理性熱敷、超音波、紅外線照射等等,逐漸加重強度,讓緊繃的肌肉放鬆、併給予外用藥膏消炎止痛。中醫介入,除了膏藥外貼外,也可用推拿、按摩、整復歸位手法來處理,若病位疼痛感異常強烈時還可嘗試「遠道取穴」,也就是針灸在其他遠處的相關治療穴位上,而不是針在發炎疼痛的部位,但一樣可以達到舒緩的效果。


中醫外貼藥膏治療過程中搭配補氣、通經活血的內服湯藥調理,可提升身體機能,促進全身氣血循環並減輕痠痛麻感,還可增加中藥整體治療之效。根據臨床治療統計,患者在接受治療約2周後就會有明顯改善。如果是椎間盤突出,經過中醫矯正及外貼療法,患部將逐漸恢復正常;如為嚴重頸椎骨刺形成硬骨時,雖然無法完全使硬骨消失,但透過外貼療法可減少組織發炎,減輕神經壓迫的疼痛及種種不適感。


「頸椎不適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張賜興提醒,想要避免頸因性頭痛,首先,不可長時間低頭閱讀、滑手機,尤其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玩手機,並養成運動習慣,鍛鍊肩頸肌肉,適度拉筋,並選擇一顆軟硬適中、高度剛好的枕頭。此外,長期熬夜、生活不正常,很容易發生落枕,建議應該避免。


資料來源: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