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他出生於一個韓國華僑的家庭,正當家人為其順利出生歡呼雀躍的時候,醫生卻同時宣告了一個可悲的信息——他患了小兒麻痹症。

當時腿腳不靈便的人被認為只能從事修表、按摩、刻印章等靜態的工作。但他叛逆性很強,人們越是要這樣認為,他越想反其道而行之。

1978年,他從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開始面臨找工作的問題。殘酷的現實是不喜歡叛逆的——他很快發現,在台灣身有殘疾的人想要找份工作是如此艱難,有兩次對方在電話中聽到他是台大商學系畢業的都非常高興,可一見面就擺出一副冷臉。

迫於無奈,他找到朋友合開了家公司,可不到三個月就關門大吉了,為此還欠了一堆債,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不再是那個天真叛逆的小青年了——他找了份靜態的工作——到出版社做翻譯,進入了出版行業。

剛開始做翻譯的時候,公司請了一位哈佛大學畢業的美語顧問,英語水平非常高,他為了把這份工作做好,便經常請教這位顧問。每天都與顧問進行密集地溝通,這一溝通就近兩年,而他也收穫頗豐——他終於將英語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了。後來,老闆要辦份新雜誌,他便大量閱讀英文原版雜誌,那個時候他每個月都要讀五十幾種雜誌,從婦女到科學都有,這使得他的視野開闊了許多。

他最喜歡梁啟超的一句話:「以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勝今日之我。」進入出版行業後,他確實深切地體味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1989年,正當他事業進入佳境的時候,他突然檢查出脊椎嚴重扭曲變形,這意味著自己可能時日無多了。看著X光片子,他感到一片茫然。醫生告訴他:「最好的選擇是不要上班,辭職回家,盡量做一些趴著工作的事情,以免脊椎的創傷進一步惡化。」

於是他一個人去了夏威夷的一個小島。

在島上住了段日子後他就坐不住了,是要為了多活一些時間而回到家裡做些靜態的工作,還是要繼續現有的工作,最後脊椎隨時可能突然承受不住壓力而崩潰?

思索一個星期後,他選擇了後者。與其為了多活幾年而限制生命,還不如把生命濃縮於盡情地衝刺。

於是,他開始用生命工作,他先期深厚的英語積累與大量閱讀原版雜誌的優勢逐漸顯現:他出版的《EQ》一書創下銷售七十萬冊以上的記錄,在台灣引起了「EQ」熱潮,後來出版物中包含「EQ」的居然多達兩百多種;他目光獨具的率先在台灣引進米蘭·昆德拉、卡爾維諾、村上春樹等外國著名作家;他又建立了台灣本土漫畫家的發表園地——使得蔡志忠、朱德庸、鄭問、敖幼祥、麥仁傑、陳弘耀、幾米等名家一一成名;而他獨立策劃的漫畫書《腦筋急轉彎》系列更是創下了六百萬冊的銷售紀錄,隨即掀起「腦筋急轉彎」的狂潮。他本人也從翻譯、編輯、主編、總編,直至做到台灣大塊文化出版公司的老總。

他就是我國台灣最具魅力的出版人——郝明義。從醫生宣判他脊椎嚴重變形,建議他趴著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他並沒有死,但他的脊椎危機也沒有消除。但正如他在自己所寫的被譽為「工作聖經」的《工作DNA》里所談到的那樣:「不做大事,做自己喜歡、合適的事。與其為了多活幾年而限制生命,還不如把生命濃縮為盡情地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