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1日,和小夥伴一樣,我高高興興地背上書包,邁進學校的大門。
學校的一切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新的環境,新的夥伴。說到學習,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時候,我還可以,每次考試最起碼是個中上等,得過一次三好學生。小學的主要學科是語文和數學,我數學比語文學得好一點。數學好的人腦子聰明,我想,我的檯球之所以打得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檯球需要計算,包含了數學領域裡面的三角、幾何等。
到了三年級以後,有個東西在我心目中超過了上學,這就是檯球。當時,在有些人眼裡,我簡直是個壞典型,整天打檯球,不好好上課,還經常曠課。這種話我聽得多了,也就不在乎了。這真的不能怪他們,很多家長也是這樣看我的。
大多數家長還怕打球影響學習。這是肯定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球打得多了,學習的精力必然會分散;總是想著考試成績,球也肯定不能打好。對我來講,比起學校來,我更喜歡球台。
一天,爸爸問我:「小暉,你喜歡打檯球嗎?」
「喜歡啊。」
爸爸簡直是明知故問,可看他一本正經的樣子,我又覺得他不是在開玩笑。
「如果讓你一直打球,你能打好嗎?」
「能。」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爸爸正在為我的將來做規劃。那時的我,也不懂什麼「將來」、「職業」這些詞的重要性,只是憑著第一反應回答他的問題。這是我的真心話。也就是這些話,決定了我以後的命運。
「那好,爸爸就讓你打球。」爸爸說。
從那天開始,打球對我的意義就不同了。以前,我也幾乎天天打球,但現在,打球多出了一份責任。
我每天上午去學校,下午去練球。學校的課程一般上午是語文和數學這樣的主課,下午則是一些輔助課。別人上什麼課,我也上什麼課,不局限在語文和數學。不過,考試時,我只參加這兩門考試。
學校對我們的做法當然有意見,老師不止一次地來家訪。每次,爸爸都重複著他的立場。老師也有自己的立場,爸爸說服不了老師,老師也不可能改變我們父子的決定。這沒什麼錯,老師一定要學生專心學習,因為那是他的工作。爸爸卻要考慮一條最適合孩子的道路。
我天生就是個做檯球選手的料兒,爸爸是這樣認為的。老師卻覺得,好好上學,將來一樣有前途。他們誰也說服不了誰,而我半天打球半天上學的情況一直延續著,直到我離開宜興,去了東莞。
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我的作業本上,學號一欄總是填著147。大部分老師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還以為我記錯了學號,或者乾脆就是成心搗亂。我真正的學號是多少,我從來就沒記住過。
147,這三個普通的阿拉伯數字,對我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那是檯球比賽中單桿能打出的最好成績,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自從我和爸爸之間有了那次鄭重而嚴肅的對話,這三個數字在我心裡的分量比其他任何東西都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