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中醫任啟坤30餘年行醫路:成“明醫”而非“名醫”
原創 封面新聞 2018-01-31 20:02:25
在成都武侯若天中醫名醫館的診療室內,中醫師任啟坤有一本厚厚的病例本,這是他多年行醫的成果累積。在這些病人中,還包括了不少久病未愈的患者,很多人通過口碑相傳,找到他診療。
“潛心為民,懸壺濟世,追為明醫,而非名醫。”這是任啟坤一直謹記的家訓,他強調自己更希望成為“明醫”而非“名醫”,“明是指能夠明白、知曉病人的疾病,精心為病人治療。我覺得這很重要。”
出身中醫世家 父親影響深遠
任啟坤生於四川宜賓江安,民國年間,父親在宜賓江安縣留耕鎮上開有一家藥鋪,祖父、父親、伯父、堂兄等都擅長中醫診療,而父親對他今後行醫路的影響最為深刻。
在當地,父親是遠近聞名的治療疑難雜症的醫生,一生中,記錄了數十本行醫筆記,在任啟坤下鄉當知青期間,這些行醫筆記給了他很大的觸動。“下鄉時,沒帶什麼書,就把父親的行醫筆記帶著了,一邊工作,一邊看著玩。”
父親的行醫筆記,記錄了他治療過的哪種疾病該用哪種方法治療。“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我父親記錄的,他曾在街上看到過一個乞丐,不知得了什麼病,身上全是膿瘡奇癢無比,然後,父親把他叫來,嘗試著為他治療,用了黨參、山藥等,還讓病人張口閉眼不知覺間吞下了活的爬山虎,最後這個乞丐就神奇地痊癒了。”
“我從他那裡學習了不少治療疑難雜症的方法,不過還有好些特別奇怪的療法,我到現在還不敢用。”任啟坤笑道。
本無意醫學 卻與中醫結緣
任啟坤坦言,雖然出生於中醫世家,但是他無意醫學,“在考入成都中醫藥大學前,我非常喜歡工程學,一心想成為兵工專家。曾經在宜賓當知青時,自己還獨立設計修建了蓄水池。”
“我第一次參加高考,考上了川師物理系,因為不想當老師,所以就放棄了,後來第二次高考,考了378分,想到這裡能實現願望了吧,當時,我有兩個志願都填報了工程學相關的專業。”
然而,事與願違,任啟坤卻與工程學擦肩過,意外進入了成都中醫藥大學讀書,“想到來都來了吧,所以我在學校十分用功,基本上是在圖書館度過的。從此之後,我便與中醫分不開了。”
潛心“明醫” 治療疑難雜症遊刃有餘
在任啟坤眼裡,作為醫生就應“潛心明醫”,他解釋,“明是指明曉自己仁心仁術行醫的責任,明白病患者的心理要求和其經濟承受力,明了環境氣候社會等諸多因素對診病的影響,永遠保持醫者仁心,而不是只想著出名行醫。”
2017年10月27日,有一名34歲的陳先生慕名找到任啟坤看病,“剛開始是他的小孩生病,我給看好了,後來,他就過來了。”任啟坤回憶,這名病人從外地來成都打工,經常上夜班,近5年裡,每天都咳嗽得很厲害,又咳又怕冷,打不起精神,咳得家人都睡不好覺,到了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不佳。經過望、聞、問、切,任啟坤判斷,病人並非肺咳,而是腎咳,通過使用通體灸、刮痧、中藥等綜合治療,終於使其痊癒。
在任啟坤的治療桌上,有厚厚一本病人治療記錄,這樣被他治癒的病人數不勝數,比如幫助一名苦惱了七八年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治好了病,幫一名女病人治療好了失眠,幫一名小孩治好了小兒厭食症……
今年任啟坤已經62歲了,臨床診斷34年,學醫近40年來,他一直堅持著這樣的“家訓”:潛心為民,懸壺濟世,追為明醫,而非名醫。時至今日,他也一直堅持著。
任啟坤:
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醫療系,從事中醫診療工作三十餘年,集家學傳承和科班教義相互參融,以古代名家張仲景、孫思邈、錢乙、李東垣等之醫典為師引。在診療實踐中形成自己的行醫特色,仔細診察,辨證施治,力求用藥精準,仁心為病患分憂,注重患者及家屬口碑。擅長治療中醫內科、兒科、婦科、男科等常多發病。對癌症腫瘤等疑難雜症治療很有心得,同時涉獵中醫針灸推拿理療等診療手段,為病患者所喜愛。
【擅長領域】
一、眩暈、失眠、精神情緒不穩、高血壓和低血壓病症、腦梗阻、健忘記憶低下;
二、感冒發燒、咳嗽氣喘、慢支炎、肺氣腫、肺心病、久咳頑咳、哮喘等;
三、食欲不振、厭食、胃脘不舒痞脹、淺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胃潰瘍、胰腺炎後遺症、小腹脹痛、雙脅肋疼痛、腹瀉、便秘、甲肝乙肝和肝硬化腹水等;
四、對小兒厭食、咳嗽發燒、腹瀉、驚厥、夜哭多汗、便秘治療效佳;
;
七、對皮膚各種皮疹奇癢、濕疹、風濕和類風濕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症、不明原因的全身疼痛或下肢水腫等;
八、對亞健康人群的各種功能失調證都能用藥精準的實施調理。
【坐診時間】周二晚上、周五上午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