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登少年時對蟲子很感興趣,很想成為研究它們的科學家,可是,他實在太「笨」。
那天,從伊頓公學加德姆老師手中,格登接過自己的成績單,看了看,頓時滿臉通紅,羞愧不已。是的,這的確是一份令人尷尬的成績單,分數慘不忍睹,各科成績的總和不及人家的零頭,尤其是理科,門門功課倒數,而生物學甚至在全年級250名學生中排在倒數第一。加德姆老師給的評語更加令他難堪:「我相信你想成為科學家,但以你目前的學業表現,這個想法非常荒謬。你連簡單的生物知識都學不會,根本不可能成為專家,對於你個人以及想教導你的人來說,這根本是浪費時間。」——這等於是宣判:格登是「科學蠢材」,在理科方面根本沒有任何希望。
拿著成績單,格登鬱悶極了,含著眼淚跑到了自己的「實驗室」——那是學校一間閑置的小倉庫,他課餘時在那裡飼養了很多毛毛蟲。他再次攤開成績單,恨不得揉皺、撕碎。他一直有個夢想,將來做一名生物學家,然而,現在老師給出了這樣完全否定的評語,實在令人沮喪。
忽然,一隻蝴蝶在他眼前飛舞了幾圈,撲落在成績單上。格登不禁眼前一亮,這才注意到,原來他所飼養的毛毛蟲好多已經化成蝴蝶,在倉房裡蹁躚起舞。他甚至注意到,一隻蝴蝶正在從蛹殼中掙脫出來,那柔軟皺縮的翅片,就在空中儘力地伸展著,雖然艱難,卻很執著。格登深受感染,滿心的鬱悶煙消雲散。他想,我這隻笨笨的毛毛蟲,難道真如加德姆所說,不能羽化成蝶嗎?再說,加德姆又不是上帝,他怎麼可能確定我的未來呢?
這樣一想,他那種想把成績單揉皺撕碎的衝動完全沒有了,他覺得如果那樣做,只是宣洩一下而已,並不能從根本上推翻老師的評定;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保留它,時常與它對話,告訴它:「你所說的不是事實!」就這樣,心情敞亮很多的格登回到家中,把差評成績單放在自己房間的書桌上,用玻璃板壓著。此後,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盯著它看上一會兒,明顯是在與之較勁。
這樣的舉動,不止一次,也不止兩次,是無數次;堅持了不止一年,也不止兩年,而是64年……在歲月的流逝中,憑著一股倔強勁兒,格登笨鳥先飛,發奮學習,刻苦鑽研,一次又一次用實際成就向那份差評成績單宣告:「你所說的不是事實!」高中畢業後,他考入牛津大學,攻讀動物學;25歲那年,他成功克隆出一隻青蛙,一舉成名,被稱為「克隆之父」;29歲那年,他提出細胞的特化機能可以逆轉,這項震驚生物界的理論,因為此前的理論認為特化細胞發育過程不可逆;38歲時,他開始在劍橋大學任職,先後擔任多個生物學、遺傳學研究機構的負責人;79歲時,因為巨大的專業成就,他榮獲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一條曾經笨笨的毛毛蟲,最終化蛹成蝶。
他就是約翰·格登,一個與差評成績單較勁64年的「笨」小孩。至今,在劍橋大學格登研究所中,當年那張成績單仍然擺在格登的辦公桌上。當人們問格登為何對一份令人難堪的成績單情有獨鍾時,他這樣說:「每當遇到什麼麻煩,比如實驗無法進行下去等情況時,我都會看看這份評價,來提醒自己要努力堅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的老師說中了。」是的,能夠把罵聲聽成鼓聲,把拍磚視為墊磚,把對手看作推手,這也許不算人生大智慧,然而,卻是羽化成蝶成就未來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