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5 20:47:24

前些日子裡,敘利亞的天空,不是今天美軍空襲,就是明天俄軍轟炸,要麼就是美俄時不時出現空中摩擦或對峙之類的消息,這些源源不斷的戰地報道使得人們對目前敘利亞的局勢產生了很大的疑問。前幾天,外媒又曝出了一條新聞,聲稱美軍F-22戰機在敘利亞上空強勢壓制俄軍蘇-35戰機。對於這個消息,國內很多軍迷肯定都會想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中國引進該型戰機也失策了嗎?中國引進的蘇-35戰斗機到底值不值呢?

首先,引進蘇-35的主要原因就是該機使用的推力矢量技術,大家知道在傳感器技術和超視距武器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空戰要領已變為,在達成先敵發現的同時迅速將機頭轉向敵機的大致位置,要做到指向即瞄準、瞄準即攻擊、攻擊即擊落。而矢量推力技術支撐的超機動能力大幅度提升了戰機的指向能力,戰機的作戰效能也必然大大提高,使解放軍從傳統的“空氣動力飛行”模式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動力飛行”模式。相比於傳統的空氣動力飛行,動力飛行的好處都有那些呢?

在空氣動力時代,由於超臨界迎角的氣流分離所產生的失速、失穩、偏離、非可控等飛行的死亡禁區成為飛行員生命的巨大威脅。而在動力飛行時代,超臨界迎角只是一個數據概念,在矢量推力的操控下,在飛控系統—發動機一體化技術支撐下,失速、失穩、偏離和非可控等問題都一一化解。全迎角、全姿態下的穩定,精確操控易如反掌,而大角速度的機動飛行也變得得心應手。

此外,由矢量推力技術所提供的動力操控為機動飛行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任意狀態下,任意方向的機動成為現實。蘇-35所採用的軸對稱推力矢量噴管初始研製時間,稍晚於F-22採用的二元矢量噴管,但發展較快。比較而言,軸對稱矢量噴管比二元矢量噴管功能更為優越,技術難度更大,所以現在各國的研究發展重點已經轉移到了軸對稱矢量噴管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速能量空戰時代不會隨著三代戰機的淡出而結束,而“推力矢量”技術正是為了進一出實現高速能量空戰理念發展而來。

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在未來,誰佔據了“推力矢量”技術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空中優勢的決勝力。然而,中國作為軍事航空技術,特別是航空動力技術的後發國家,在矢量推力技術研究的起步比美國俄羅斯要晚很多年,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該領域的決定性突破,這或許是我們引進蘇-35戰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蘇-35戰機飛行控制軟體編程也非常值得中國借鑑,目前蘇-35的座艙已經完全實現玻璃化,機載電腦依任務需要改變信息的選取與顯示方式,只顯示有用的信息與策略建議給飛行員,這一點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是十分值得學習的一點。如何有效顯示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經驗問題,是在長期實踐中磨出來的,俄羅斯正好就有更多這樣的實踐。忠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就要更加努力的探索與發掘。

再有一個引進蘇-35戰斗機的原因就是為了彌補先進戰斗機產能不足,中國空軍現有三代機性能與殲-20等尖端戰機差距較大,這就意味著以現有的裝備陣容無法有效對抗周邊國家日益蔓延裝備的F-35系列戰機,所以就需要引進這樣一款在作戰性能上承上啟下的機型。此外在用慣了蘇霍伊戰機的老部隊都比較熟悉俄系戰斗機的保障性,對部隊盡早實現成建制、成體系形成戰鬥力有著巨大助益。

通過上述幾點,中國引進蘇-35是值得的,所以引進蘇-35沒有失策。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購買蘇—27戰斗機時的境況,今天引進蘇-35同樣也是出於外來的安全威脅。在當今這個年代裡不僅要有亮劍精神,更要有精良的兵刃在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