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的抗打擊能力有多強?
大陸一直堅持只有一個中國,兩岸和平統一的原則,但從未承諾放棄武力。台灣當局自李登輝當政以來,對待台灣問題的處理一步步走向尋求“獨立”和以武力實施和保護“台獨”的目標。一旦台當局突破和平底線,兩岸走向戰爭,台灣的抗擊打能力到底有多強? 台軍力不足以對抗大陸 20世紀90年代初以後,
台軍進行武器裝備更新,從美國購買了150架F-16戰機、8艘“佩裡”級導彈護衛艦、6艘“諾克斯”級導彈護衛艦、2艘中型坦克登陸艦、200枚“愛國者”二型反導導彈、4架E-2T預警飛機、200輛M60A3主戰坦克、54架AH-1W攻擊直升機、40多架OH-58D戰搜直升機、數百枚“魚叉”反艦導彈和“響尾蛇”空對地導彈、200多枚“鷹”式防空導彈,從法國購買了60架“幻影”2000戰機、8艘“拉斐特”級導彈護衛艦、數百枚“魔術”與“雲母”空對空導彈,台灣還自行研製和部署130架IDF戰機、“天弓”二型地對空導彈、“天劍”二型空對空導彈、“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等,這些武器裝備大多在90年代末投入使用。2000年以後,台灣又從美國拿到了4艘“基德”級導彈驅逐艦、8艘柴油動力潛艇、12架P-3C反潛巡邏機、30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2套遠程預警雷達、100多枚“魚叉”反艦導彈、
500多枚反坦克與反裝甲導彈的訂單,台灣自身則在加緊研製“雄風”二E型巡航導彈、“天弓”三型地對地導彈、“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等、隱型戰機。 目前,台軍擁有450架戰機、50多艘戰艦、
50多艘導彈快艇、6000多枚各型導彈、1000多輛坦克、200架各型直升機、4艘潛艇、4000多門各型火炮等。然而,這些武器裝備,有些甚至是比較先進的武器,比起大陸的4000多架戰機、300多架轟炸機、100多艘戰艦、70多艘潛艇、數百架武裝直升機、近萬枚防空導彈、數百枚中遠程地對地與巡航導彈、上萬輛坦克來,是小屋見大屋。論品質,台空軍的F-16戰機、“幻影”2000戰機比不過大陸的蘇-27、蘇-30、殲-8二型戰機,台海軍導彈護衛艦比不上大陸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旅大”級導彈驅逐艦與“旅滬”級導彈護衛艦,台海軍只能用於訓練的4艘舊式潛艇遠落後於大陸的“基洛”級、“宋”級、“明”級常規潛艇與“夏”級、“漢”級戰略核潛艇,台軍目前還沒有中遠程與巡航導彈,更沒有原子彈、中子彈等核武器。
台難以堅持持久戰 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台灣可耕地面積十分有限,每公頃耕地負擔人口上升至25人左右,且台灣耕地零散,污染嚴重,農業生產受到相當程度影響,除稻米、薯類作物能免強自給外,其他雜糧自給率一直未超過10%。據統計,台灣戰略儲糧只有63萬噸,理論上夠6個月使用。台灣礦產等自然資源更是奇缺,可供台灣發展現代工業和軍事工業的礦產少之又少,台灣的能源80%以上依賴進口,其他戰略物資也主要依賴進口,而台灣是一座孤島,四面環水,很容易被封鎖。台灣經濟主要建立在海外貿易基礎之上,這種經濟模式造成無論原料、燃料,還是市場,都對外嚴重依賴。1980年以後,台灣經濟發展對對外貿易依存度就高達95%。90年代以後,對外依賴度更高,特別是目前台灣對大陸的依賴度提升到25%。如果台海因為“台獨”爆發戰爭,台灣的糧食儲備70%以上會遭到摧毀,戰爭用糧最多只夠2個月;台灣經濟會立即呈現崩潰局面。因此,台灣承戰與持續作戰能力十分脆弱。 台軍戰爭物資儲備主要是油料和彈藥。油料包括軍用汽油、柴油、輕汽油、機油、齒輪油、潤滑油、剎車油和煤油等,常備儲存量為10萬噸,額定使用期為2個月。彈藥儲備的種類有各類槍彈、炮彈、導彈、手榴彈等,額定儲備戰時使用期限為1個月。軍事分析家指出,台海若爆發戰爭,台軍的戰略物資儲備有70%以上會遭到摧毀,油料最多只能3個星期,彈藥只能用2個星期。
台地形決定易攻難守 另外,台灣面積狹小而又多山,民生與軍事設施集中在西部平原地區,戰略迴旋空間小,導致台灣經濟與軍事命脈易遭點穴式打擊;台灣西部平坦,適宜於登陸作戰;台軍部署在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馬祖群島等各地,兵力分散,易被各個擊破;台灣不敢也不可能對大陸先發制人,台軍不掌握戰爭主動權,戰爭初期只能被動挨打。 由於以上因素,海內外的軍事家都認為,台灣當局若要挑起台海沖突,其結果是迅速遭到失敗。對此,台軍內部也不諱言。台軍在去年的“漢光19號兵棋推演”中得出的結論是:4艘“基德”級戰艦全軍覆沒,台軍獨立作戰頂多維持兩周。美軍評估報告也認為,解放軍若攻台,台軍最多獨立支撐半個月。(華夏經緯網根據本網專稿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