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河南郟縣回民村, 70歲老人正在院子裡煮牛肉,當地牛肉加工技藝歷史悠久,據說已流傳八九百年。李師傅的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到他是第三代,他小學沒畢業就開始跟著父親醃肉、煮肉,一干就是幾十年。

2/10 郟縣紅牛是一種優良的地方黃牛品種,這種牛體格健壯,毛色呈紅色,用傳統方法煮制出來的牛肉肉質細嫩,色澤鮮紅,大理石紋明顯,吃到嘴裡肉味醇香。李師傅家煮牛肉選用的都是本地一歲半到兩歲的紅牛,由他們親自去牛市上挑選。

3/10 李師傅家裡,有一百多口這種老式的陶缸,缸裡全部醃的是生牛肉,和一般的鹵牛肉工藝不同的是,李師傅這種煮制手藝需要把牛肉醃很長時間,據他說,一般夏天醃漬七八天,冬天醃漬半月多,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季節的變化,和牛齡的大小。

4/10 李師傅說他們的牛肉煮出來好吃,跟當地的水也有關係,由於水質上乘,這座小鎮上茶館林立,這樣的景象在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缸裡的水已加過鹽、八角、花椒等調料,每隔一段時間要進行“倒缸”,倒缸是體力活,也許是年輕的時候天天做這種鍛煉,70高齡的他身體明顯好過同齡人。

5/10 醃制完的牛肉,接下來就要入鍋煮,煮的配料密不外傳,一共十幾隻裝著天然調料的袋子,只見李師傅用大瓷碗從這只袋子裡盛一些,再從那隻袋子裡盛一些,每種調料盛的多少全在他自己心裡記著。

6/10 這口煮牛肉的大鐵鍋直徑兩米,深一米二,每次能煮三頭牛約750公斤生牛肉,這種鍋李師傅家裡有三口,春節時全部生火煮上肉,平時的話用一口就夠了。李師傅說煮牛肉的過程很長,要小火持續12個小時才能出鍋。

7/10 肉上面壓有一張很重的鐵篦子,這樣保證鍋裡的肉全部浸潤在湯裡,煮的過程中還要把肉上下翻騰,讓肉塊受熱均勻。煮到七八分熟時,還要把肉塊撈出來用刀颳去表面凝固的油皮。

8/10 正在拎著鐵叉撈肉的是李二寬的兒子,今年45歲,現在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在做,他說這個行當不但需要經驗和技術,還需要體力,一天來回翻騰一千公斤重的肉,年輕人吃不消,他的三個助手也是歲數較大的同鄉。

9/10 大塊的肉放在木板上散熱,小塊的上肉鉤掛架子上,等放涼以後就拉進店面銷售。平常一天能賣三,五百公斤,春節時銷量更驚人,很多外地回來的人,走的時候都要帶一些家鄉味道出去。

10/10 現今這種牛肉加工技藝已被列入地方保護項目,李二寬作為這項技藝的傳承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工作在第一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