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斷舍離,凡事力求簡單,
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
凡事力求簡單,直至不能再簡。'愛因斯坦說。
生活像一團麻,熙熙攘攘,兜兜轉轉,紛繁複雜。
巧妙的是,有時候去繁求簡,恰恰是快樂的秘訣。
他叫約書亞·貝克爾,
一個典型的高富帥。掌管150家店鋪,
拿著7位數薪水,有一個美麗妻子。
20多歲就買了豪宅名車。聽著是不是很牛?其實他是生活的大輸家。
讀大學時,約書亞覺得,「富裕就是每年掙5萬。」
畢業後,他很快拿到了5萬。「但我並沒有覺得富有。」
這時,他覺得富裕是每年掙8萬。一年後,他年薪達到了9萬。
「但我還是沒有覺得富有。」這時,他覺得富裕是擁有一輛豪車。就這樣,他一山望著一山高。
「覺得富了,就會幸福。」於是約書亞成了工作狂。
一周工作80小時,一年工作362天。越來越有錢的他,
將一個個願望變成了現實。終於買了豪宅名車。
開始享用奢侈品牌,總是用著最新款電子產品。
他以為擁有這些後,生活會更幸福。「但幸福感好像並沒增加。」
28歲時,約書亞就成了高管。拿著7位數薪水,掌管150家店鋪,
在別人眼裡,他是那麼地成功:一身名牌,住著豪宅,開著名車,
隨手一揮就能擁有想要的一切。但實際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
身體不好,每天需要服藥入睡。妻子在抱怨:你還像個丈夫嗎?
兒子在抱怨:為什麼總不帶我出去玩?母親不抱怨,因為已經生病進了醫院。
除了賺錢,他完全成了家庭的局外人。那一年,一個月裡,
約書亞家發生了兩件大事。首先是,他母親去世了。
「心痛自責,覺得愧做兒子。」接著,另一件大事來了。
妻子向他提出了離婚。「我不需要這樣的一個丈夫。」
約書亞感到無比傷心和挫敗。但失去,讓約書亞開始反思:
「過於追求物質,我不但沒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於是,他決定改變。
約書亞只有288件物品的家他開始丟棄東西。
試著在30天裡丟棄30個物件。丟掉沒穿過的衣服,
丟掉沒用過的器皿,這一丟,他竟然上了癮。
於是開始在家裡挨屋搜集,那些用不著或不需要的東西,
然後捐獻給慈善商店。當把第四車東西運到慈善商店時,
約書亞開始問自己:為什麼要買這麼多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呢?「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非常深刻。」
約書亞只有288件物品的家在自省中,約書亞發現,
「自己購買這些物品的原因,說起來真是很可笑:買東西只不過是因為別人買了,
或者廣告上說我『應該買』,或者只是為了讓別人羨慕,
或者是為了讓別人高看一眼,或者是害怕失去可能需要的東西。」
過多的物質,不但沒幸福生活,還成為約書亞的一個負擔。
「買了十個杯子,常用的只有那一個。每隔一段時間還得清洗一次。買了很多衣服,但從來不穿,不但找衣服麻煩,整理也費工夫……」
一番反思後,約書亞決定徹底「斷舍離」,開始過「極簡主義」生活。
斷,就是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舍,就是捨棄多餘沒用的東西;
離,就是脫離對物質的執念。
他丟掉了家中90% 物品,也不再購買別人羨慕之物。
最後,他生活裡只剩288件物品。「留下來的每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樣的極簡生活,約書亞不但沒感到空虛,反而覺得內心越來越充實。
他放棄了7位數的工作,但從此擁有了大把時間:
精心做一頓美食,約朋友喝下午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作家,現在,我終於拾起了那支筆。」兩年後,約書亞成了暢銷書作家。
「我丟掉了90%的東西,生活卻幸福起來。」
從小一塊長大的哥們瑞恩,看出了約書亞逐漸的變化,
「你現在為什麼這麼快樂啊?」這時,瑞恩剛從高管位置被辭退,
抑鬱苦悶得「不想活了」。約書亞就把自己的極簡生活推薦給了他。
速度派的瑞恩立馬決定:「三周21天內過上極簡生活。」
瑞恩把所有東西統統打包在約書亞幫助下,
瑞恩花八小時清空了壁櫥,並把所有物品打包放在盒子裡。
每一天開始時,只拿出這一天所需要的東西。
當21天結束,未拿出的那部分,就是需要捨棄的東西。
第一天,瑞恩解開了床單及洗漱用具,之後是一些衣物,
從第11天起,瑞恩沒有再拿出任何東西。
生活21天後,然80%的盒子都沒打開,瑞恩把這些東西統統出售或捐贈。
然後,帶著剩下的20%回家。在全新的生活裡,
瑞恩重新找到了激情,現在最讓他快樂的事情是:三明治,烏龜,以及溫蒂的咖啡。
「我竟然第一次感覺到了富有。」
一天,約書亞看報時,看到了一個調查報告:
美國家庭平均擁有超過30萬件物品。
「當面臨兩份工作:一份工作時間長但工資高,另一份掙錢較少但擁有更多時間。但大多數調查者會選擇第一份工作。」
這讓約書亞非常震驚:
「大家低估了生活歷練的貨幣價值,而痴迷於追逐金錢,認為物質能帶來幸福。」
約書亞想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這些人。他找到瑞恩:「一起做個極簡生活網站吧!」
瑞恩一拍即合。2011年,The Minimalists誕生了。
第一個月,只有52個人訪問。「一開始,好像並不引人注意。」
但是,兩人並沒放棄。很快,奇蹟發生了。
52個讀者變成了500個,500又變成5000,5000又變成50000。
「現在,我們擁有了400萬粉絲。」五年裡,他們還出了4本暢銷書。
他們的極簡生活方式,因此而改變了很多人,從美國一直蔓延到整個歐洲。
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從豪宅搬到了公寓。
「約書亞和瑞恩讓我明白了物質對生活的改善有一個臨界點,超過這個點,物質就成了我們的主人。」
而英國人弗朗辛獲得了另一種改變:「極簡生活,讓一直沒時間的我,在兩年裡遊歷了十幾個國家,
並還清了以前欠下的所有債務。」
但極簡,並不代表苦行,因為你仍然可以擁有自己認為值得的東西,
只需捨棄無用的物品,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但並非不要生活品質。
「你看,我們依然用著好手機,依然用著好電腦,依然穿著好皮鞋。
在無用物品上省下了錢,就可以在認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
約書亞這樣詮釋「極簡主義」。
倡導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約書亞是想把大家從物慾中解放出來。
「我們擁有了太多物質,於是染上了各種各樣的癮,上網成癮、遊戲成癮,
購物成癮、看電視成癮……如果沒有這些癮,我們該活得多自在啊!」
所以,約書亞和瑞恩在網站上倡導:「我們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
1845年,美國著名學者梭羅,只帶了一把斧頭,到瓦爾登湖邊建了一間小木屋,
獨居了2年零2個月零2天,以驗證他所悟出的人生真諦:
「如果一個人,能滿足於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體驗結果,正如他所說:一個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而後,他所寫出了著名的《瓦爾登湖》:
「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這是隱居者的寂寞日記,
卻將浮世與人生看得真真切切。有時,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靜下來的心。」
面對人們不斷膨脹的物慾,梭羅說:
「多餘的財富只能夠買多餘的東西,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生活像一團麻,熙熙攘攘,兜兜轉轉,紛繁複雜。
巧妙的是,有時候去繁求簡,恰恰是快樂的秘訣。
拿起該拿的,放下該放的,不讓俗世裡過分多餘的事物,
來侵佔我們的時間與經歷。丟棄不重要的90%,簡單才是完美的狀態。
極簡,才是極美 ——如何過上極簡生活
【慾望極簡】
了解自己的真實慾望,不盲從,不跟風。
把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慾望上,
如提升專業素養、關心朋友、追求美食。
【精神極簡】
專注於一兩項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
充分學習、提高,不兩天嗮網,不朝三暮四。
【物質極簡】
將家中超過一年不用的物品丟棄、送人。
明確自己的慾望和需求,不買不需之物。
確有必要的物品,買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積東西,不用便宜貨、次品。
【信息極簡】
減少使用社交網路,少看微博、朋友圈。
不關注與己無關的娛樂、社會新聞。
APP使用少而精,刪除長期不使用的應用。
【表達極簡】
寫東西、說話,簡單、直接、清楚。
多用名詞、動詞,少用形容詞、副詞。
【工作極簡】
使用有效的GTD方法,不拖延。
一次專注做一件事,做到最好。
【生活極簡】
享受慢生活。
不做無效社交。
堅持鍛鍊身體。
少吃垃圾食品。
穿著簡潔、不花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