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題材的動畫往往都是以初中、高中作為舞台展開。相比起來,跟大學有關的故事可謂是鳳毛麟角。那麼為什麼很少有以大學為舞台的作品呢?近日,有日本網友展開了討論。


1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大家是怎麼看待現在很少有作品以大學校園作為舞台的現像啊?我印象當中至少去年一年的新番裡,就沒有哪部是以大學作為舞台展開劇情的吧?可這樣不是很奇怪嗎?大學當中的生活比高中更加精彩,也更加自由一些,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大學活動,絕對可以讓故事變得更精彩的。但這個空白至今都沒有得到業界的廣泛重視,是否有人能夠解釋一下原因呢?

2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其實有也是有的,不過目前很多大學題材作品的問題在於你幾乎沒辦法從人設上看出它跟高中題材作品有什麼區別。樓主說去年沒看到過大學的作品,其實並非如此。有一部叫做《長騎美眉》的動畫就是以大學生作為主人公……可是作品的畫風完全感覺不到它跟《輕音少女》的差異在哪裡。我也是後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到這部作品的主角是大學生呢。

4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因為很多死宅的學歷太低吧(笑)。一方面,存在很多年輕人還沒有上大學,因此就算推出大學題材的作品,也很難讓他們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一些大齡死宅要么是家裡蹲,要么高中畢業就跑去工作了,於是乎對大學生活完全沒有概念。那麼業界為啥要針對這些不了解大學的人推出大學題材作品呢?

5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現在其實很多少女漫畫當中,還是樂意將大學作為舞台的。但對男性受眾而言,自然比較容易將其忽視。如果登場的妹子們不是穿著高中校服,那麼總覺得會缺乏一定吸引力啊(笑)。大學裡面的女生儘管能夠有更多打扮的自由,但是看不出特點啊。


7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特點,那就是以校園為舞台的作品當中,主人公要么是看起來非常中二病的類型,要么就是天然呆。但如果說這種屬性出現在大學校園……就覺得很違和啊。大學好歹都是成年人的世界了,如果再用天然呆、中二病屬性說故事,不會顯得很奇怪嗎?所以說,儘管《輕音少女》完全可以製作大學篇,但我認為官方並不會做出這個選擇,風險太高了。

8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5樓說到服裝的問題,讓我覺得很有道理。因為在大家熟悉的校園題材作品當中,主人公和女主角們必然是“每天穿著制服”的。也就意味著,有重要戲份的角色,只能是穿制服的人。相比起來,作品當中穿其他服裝的角色,往往都是龍套的感覺了。可大學當中並不存在統一的服裝,於是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啊,這是主角嗎?感覺像是龍套”的想法,就不會有代入感了。

9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你們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不過我覺得還有個重點是“作者本身的學歷”吧?印象當中,很多知名漫畫家貌似都沒有去上過大學,或者進入沒多久就退學了。也就是說,他們根本沒有去充分體會大學生活,所以想要創作出合理的漫畫也變得不太可行了。輕小說家或者原創動畫的編劇估計也都是這個樣子。打個比方吧,去年《如果有妹妹就好了。》當中,主人公就是個上大學不知道幹啥,最後退學的傢伙呢。若是讓他來創作大學題材的輕小說作品,這傢伙能想到的無非是大學生哥哥同高中生妹妹之間的故事,而且9成以上劇情都會發生在家裡面(笑)。

14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你們其實都沒有分析出重點來。之所以高中、初中舞台的作品佔據了絕大多數,是因為角色們往往是“一個班”的。即便並非一個班,而是隸屬於同一個社團的話,也可以共同為了什麼全國大賽之類的活動而努力。但如果進入到大學之後,角色往往就從集體變成了“個體”。班級是鬆散的,學校的活動也並非是一定要參加的。所以說就很難在角色之間建立起比較牢固的關係。故事也就不好進行下去了。


18 以下VIPがお送りします。

高中時期,大家即便會分為升學組跟工作組,但整體上在課堂接受的知識都沒什麼區別。因此劇情也更容易展開,大家也因為都有這方面的經歷,所以很容易有代入感。但大學的話,會有很多風格完全不同的學校,並且每個專業都會大不一樣。所以說即便講述了某個專業的角色故事,但因為觀眾未必對這個專業有所了解,於是乎就很難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