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位白人女性,19歲嫁給一位非洲來美讀書的黑人,憑藉自己出色的教育理念,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了美國總統。她就是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的母親安•唐納姆。
奧巴馬的母親雖然22歲就離婚了,但依然把兒子培養成了美國總統,她是怎麼做到的?
安•唐納姆是美國人,母親是美國夏威夷銀行首位女副總裁。不幸的是,22歲就離婚了。
(安·唐納姆19歲那年,未婚懷孕生子,長這樣)
但是,這位單親媽媽後來拿到了人類學博士學位,參加過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她的兒子成為了,美國建國233年來第一位黑人總統!
(他兒子你們都認識,長這樣)
奧巴馬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我認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於她。」
單親媽媽居然把孩子培養得如此有出息!她的每個教育方法都富於先進的理念,照著她的方法試一試,你的孩子也能掌握成功的秘訣!
最近,英國《獨立報》報道了全球權威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十個因素對養育傑出的孩子至關重要。對照一看,奧巴馬的媽媽竟然全做到了。
健康的父母關係不可忽視
1942年11月29日,奧巴馬的母親安•唐娜姆(Ann Dunham)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維奇塔市。
後來唐娜姆跟著父母搬到了夏威夷,併入讀夏威夷大學,在那兒,她遇到了奧巴馬的父親巴拉克•海珊•奧巴馬,他是第一個入讀夏威夷大學的非洲人,口才極好,富有魅力。幾個月後,他倆就結婚了,當時唐娜姆只有18歲,婚後半年,奧巴馬出生了。
(第一次結婚時,不著調的鳳凰男長這樣)
後來奧巴馬和唐娜姆離婚,回肯亞建設國家,1982年,他死於車禍。但研究發現,單親本身並沒有問題,真正影響孩子的是父母的關係,相對於在衝突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雙方關係健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相比之下,婚姻的形式反而是次要的。
在奧巴馬的成長過程中,父親雖然從小缺位,形象卻還美好。母親唐娜姆從沒說過老奧巴馬的壞話,為了不讓奧巴馬記恨父親,她總說放棄婚姻不是老奧巴馬的錯,是各種環境和條件造成的。
應盡可能顧及孩子的需求
老奧巴馬離開後,唐娜姆在兒子2歲時重回學校讀書,然後,她遇到了來自印尼的學生羅洛•蘇托羅(Lolo Soetoro)。蘇托羅善良隨和,喜歡跟唐娜姆的父親下棋、跟小奧巴馬玩摔跤。後來,他成了唐娜姆的第二任丈夫。
社交技巧對孩子的前途至關重要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及杜克大學追蹤研究了超過700個學生,發現兒時的社交技巧和一個人成年後的成就正相關。研究顯示,兒時更能與他人合作、樂於助人、有同理心的孩子在25歲時,其學歷、收入水平均更優秀。
研究主管克裡斯丁•書博茨(Kristin Schubert)認為,父母替孩子的未來能做的最重要的準備,就是幫助他們發展社交及情感技能。
奧巴馬的媽媽在這點上做得相當成功。
1967年,唐娜姆完成學業,帶著6歲的兒子搬到了印尼。美國人伊麗莎白•布萊恩特曾在印尼居住過,她至今還記得在一次午餐會上,唐娜姆穿著印尼傳統長裙,教兒子和每個人握手。
午餐結束後,眾人走在街上,奧巴馬跑在前面,一群印尼孩子朝他扔石頭,罵難聽的髒話。奧巴馬表現得很平靜,一一躲了過去,就像在玩扔沙包一樣。布萊恩特想上前阻止,唐娜姆卻一把拉住她說:「沒關係,他已經習慣了。」
布萊恩特說,她很敬佩唐娜姆能教育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得勇敢。「當初她帶著一個混血孩子來到印尼,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當時那裡的人對黑人不太友好。」
父母期望越高孩子越優秀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尼爾•哈分(Neal Halfon)教授和同事們調查了全美6600個2001年出生的孩子,結果發現,父母的期望對孩子的成就影響巨大。
因為,那些期望更大的父母會朝著他們期望的目標去培養孩子,而且,父母的期望對孩子來說很可能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唐娜姆經常誇讚兒子的聰明和勇氣。一個朋友說,談起奧巴馬,唐娜姆總說「我兒子很聰明,他可以做這個世界上任何他想做的事,甚至是美國總統。」要知道,那時候美國可是剛剛廢除實行了100年的種族隔離制度。
薩滿是唐娜姆家的男僕,據他回憶,有一次,繼父蘇托羅問奧巴馬:「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奧巴馬張口就說:「印尼總理。」
對孩子有更高的期望,不但能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信心和希望,還能讓他記住那些愛他、支持他的人,而這一點,正是一個領導人最應具備的能力。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媽媽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家桑德拉•唐(Sandra Tang)研究發現,完成了高中或大學學業的媽媽更能養育出高學歷的孩子。研究顯示,孩子8歲時父母的教育水準能顯著預測孩子40年後的教育及職業成就。
在印尼期間,唐娜姆的收入不夠讓奧巴馬到雅加達國際學校就讀的,於是,唐娜姆選擇讓奧巴馬上普通學校,然後親自教兒子。
奧巴馬在回憶錄中寫道,每天清晨4點,唐娜姆就會叫他起床,「逼我吃早飯,隨後教我學3個小時英語,接著兩人分別去上班上學。」這樣的情況每週持續5天。小奧巴馬嘗試過反對,但唐娜姆卻說,「這對我來說更不輕鬆好嗎?」
為了讓兒子接受美國教育,1971年,唐娜姆讓10歲的奧巴馬獨自返回夏威夷,跟姥姥姥爺住,進入著名的普納荷學校。
讓孩子幹家務孩子可以更獨立
1972年,唐娜姆帶著女兒返回夏威夷,攻讀人類學碩士。母子三人擠在一間小公寓裡,靠助學金維持生計,家裡經常窮得揭不開鍋。奧巴馬回憶說:「我盡全力幫助她,買菜、洗衣服、照顧妹妹。」
三年後,為了完成博士學位,唐娜姆決定回印尼做田野調查。
唐娜姆並不是個通常意義上的母親,沒有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但作為一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她從不吝惜對孩子表達愛意。瑪雅說,媽媽很喜歡摟摟抱抱,經常說「我愛你」,一天說一百遍也不煩。她會跟兒子一起欣賞落日,還經常大半夜把奧巴馬從床上叫起來看月色。
回到印尼後,唐娜姆先後在國際勞工組織、美國國籍開發署等機構工作,並在任職福特基金會期間,開發了小額貸款模式,這一模式後來成了印尼及全球小額信貸的墶本。
2015年,有記者問奧巴馬:「誰是一生中對你影響最深的人?」奧巴馬回答說:「我母親。像很多單親母親一樣,她是那種真的給了我自信、讓我相信自己能做任何事的人。她最後拿到了博士學位,花了10年時間,但是她做到了,我看著她經歷了這一切。」
唐娜姆的經濟狀況一度不好,但是奧巴馬的爺爺姥姥給他們提供了支援,尤其是奧巴馬的姥姥瑪德琳。她只有高中畢業,但極為能幹,從秘書一直做到夏威夷銀行第一個女性副總裁。瑪德琳把外孫送進了普納荷中學,全校1200名學生,只有三個黑人,其中一個就是奧巴馬。
唐娜姆於1995年去世,死於卵巢癌,終年53歲。
唐娜姆是個不一般的媽媽:在半個美國的法律都禁止種族通婚的年代,她嫁給了一個非洲人;單獨撫養兩個混血孩子長大;曾窮得領救濟金;用二十年攻讀博士;作為一個西方國家的單身女性,在艱苦而動盪的印尼鄉村工作多年;堅信兒子不同凡響……
據美國新聞報導,奧巴馬夫婦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對孩子們的愛,他們手把手滑冰,一家人一起觀看孩子們參加的足球比賽。奧巴馬喜歡參與孩子們的校園生活,也沒有錯過任何一次家長會。
陪孩子時間不夠?用擁抱、親吻和專注補強;忙碌的媽媽們,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