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聞網報導,近日,網路用戶隱私問題在大陸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包括用戶高達六億的手機APP《今日頭條》陷入「麥克風竊聽」疑雲,以及手機支付軟體「支付寶」,承認其在年度帳單中的《芝麻服務協議》之綁定條款,這些「精準行銷」手段,窺探用戶隱私以推出個人化的廣告,不禁令消費者感到不寒而慄。
《今日頭條》以麥克風竊聽用戶消費習慣
根據中時報導,《今日頭條》手機App,遭質疑利用程式「麥克風功能」竊聽消費者日常對話。3日,微博用戶「互聯網路人」指出,他和老婆元旦外出採草莓,隔日便在今日頭條上看到許多「草莓」文章,他明確表達,自己完全沒有在App裡搜尋草莓相關資訊。
(翻攝自「互聯網路人」微博)
另有網友表示,某次老公詢問今天晚餐吃什麼,她回答後,手機便馬上出現推薦作法。
對此,《今日頭條》發文澄清,「『今日頭條』用戶資訊的積累,完全是通過用戶在『今日頭條』上的點擊等資料行為所產生的」。除非用戶在錄製影片時,授權手機麥克風功能,否則無論任何機型,都無法取得用戶手機裡的麥克風許可權;《今日頭條》再表示,從技術看來,麥克風還未能達到獲取個人資訊的水準。
支付寶《芝麻服務協定》強行蒐集消費者資訊
此外,根據易聞網報導,手機支付軟體支付寶,在消費者年度帳單中的《芝麻服務協定》,字型大小及位置不僅容易受忽略,甚至也被支付寶預先勾選同意「信用免押」,意即支付寶能蒐集用戶訊息,並將訊息提供給廠商。
對此,亞洲頭條指出,支付寶3日於微博承認,自動替用戶勾選「信用免押」的錯誤,並表示「已經調整頁面,取消默認勾選」。此外,支付寶也對已經同意《芝麻服務協定》的用戶提出彌補措施,表示用戶可以在「我的芝麻信用」中的「授權管理」取消「支付寶」選項,以維護個人隱私。
3日,芝麻信用官方微博作出回應。(翻攝自岳屾山微博)
「精準行銷」手法恐模糊個人隱私界線
根據易聞網報導,這類「投其所好」的廣告其「精準行銷」手法,在這瞬息萬變的網路世代裡,令不少廠商相信,透過大量數據資料勾勒出消費者形象,以推出最「即時、貼心」的廣告,必能帶動商業價值,舉凡亞馬遜的個性化推薦使其銷售量高漲,Facebook廣告投放也成功提高流量。不過,近日大陸網友都開始質疑,透過數據資料蒐集提供適性廣告或許能便利消費,但是個人隱私的界線卻也日益模糊。
易聞網也指出,騰訊在微信的「測試朋友圈廣告」發布了《朋友圈廣告用戶研究報告》顯示,有23.8%受訪用戶認為,若廣告與自身相關,他們都願意接受,若是不相關,便成了打擾。
然而,「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與「DCCI互聯網資料中心」曾聯合發表《網路隱私安全及網路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7年一季度)》,提醒消費者,手機APP已成為網路詐騙主要源頭。
業界人士建議,消費者應提高隱私保護意識,並下載官方商店,安裝後要查看許可權內容,包括通訊、位置等敏感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