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周日,触乐编辑部都会找一款游戏让大家一起来玩,然后写出感想。每个人对游戏的看法都是不同的,这些想法有可能撞车,激发出火花,也可能是其他人独立思考时永远想不到的,我们希望这个多角度评论游戏的“圆桌讨论”可以引发一些话题和思考,就像触乐微信公众号(chuappgame)每周日推出的“问爆触乐”一样,成为你在休闲时刻乐于参与其中的轻松活动,并且从中有所收获。

本周日,我们决定一起聊一聊高瞰与Freebird Games的新作,《寻找天堂》(Finding Paradise),也就是《去月球》系列的第二章。这仍然是一个讲述两个医生借由改变记忆为弥留之际的人们完成他们人生最后愿望的故事。

《去月球》系列剧情的内容、文本、元素、细节、结构、流畅程度都很用心,搭配游戏画面、音乐就很出彩(当然,画面得从像素意义上说),“温馨、感人”,而且没有门槛、流程较短,即使是一些不怎么玩游戏的朋友玩了都说好。那么,现在我们又是怎样看待《寻找天堂》的呢?


林志伟:

向玩家推荐《寻找天堂》这款游戏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并不是说这款游戏不好,相反,在流水线大作充斥市场的今天,这样一款靠剧情取胜的游戏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了。作为《去月球》的续作,同由Freebird开发该作无论在玩法、系统上都和前作无甚区别。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被《去月球》的剧情所震撼与感动的玩家,即使不用推荐也会自发关注该作。而那些在游戏已经正式发售6年,并在去年高清移植移动端后依旧没有尝试的玩家,也不会去关注这款在玩法上基本没有突破的作品。

譬如说我。

《去月球》和《寻找天堂》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可以通过替换记忆,完成临终者人生遗憾的世界,两部作品也以主角二人组帮助他人完成遗愿为主线。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十分残忍的故事,它直接告诉玩家“你这一生的遗憾,最终只能在幻想中弥补。”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购买后,一直拒绝玩《去月球》的原因。

但《寻找天堂》在剧情上去《去月球》有些不同。这次我们的服务对象Colin是个完全意义上的现充,拥有美满的家庭,从事的还是飞行员这样体面的工作。乍看之下,这样的人生应该是一片无悔吧。但Colin却不这么认为。

什么样的一生才是充实的一生?

乍看之下,这就是个人生赢家贪得无厌的故事。但随着流程的推进,我们知道了Colin在年轻时,就像我们身边那些被人路人A一样,内向、敏感、不善言辞,和现在的这个人生赢家孑然不同。就像每个从人生低谷走出来的人一样,Colin在自己与“某个人”的帮助下,逐渐完成了自己飞向天空的梦想。但这个追梦的过程,却成了Colin死前最大的遗憾。可当你玩完这款游戏,一切再次反转,你会在恍惚间发觉遗憾其实并没有那么让人痛苦。

在不剧透的前提下向你们传达这种感情十分困难,因此我决定由美剧《灵书妙探》第七季中的一段台词来表达自己的玩完《寻找天堂》后的感受。

“总有一天,你回过头来看看,你就会发现,你的每个经历、每次错误、每次失败,都帮助你走向了,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也许,《寻找天堂》能够解开你心中因为悔恨而结下的心结吧。毕竟,每天都想着“如果当初我……”是种很痛苦的体验。

敬痛苦,敬过去,敬我们。


张一天:

虽然看起来很像是《盗梦空间》的设定,但《去月亮》和“上天堂”这两个故事给人的感觉真的很皮克斯,大概是一种《寻梦环游记》混搭《头脑特工队》的感觉?

两家公司的四个故事全都像是偷偷的趴在你耳边对你说,看,还有一份来自过去的爱在偷偷的保护着你呢。到这里就看出游戏的优势了,同样是为了把一个好故事喂给你,皮克斯花了多少钱,freebird又花了多少钱啊。玩完真是对这些小众的独立游戏充满期待。

这个故事总让我想起我最爱的《头脑特工队》

顺便,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游戏里这家公司到底要怎么证明自己真的帮助客户度过了完美的一生?你的客户接受完服务马上就死掉了,怎么给好评啊亲。

玩着玩着我倒是想明白了,别人可能都在羡慕故事的主角可以在临死之前经历圆满的一生,我却觉得能在临死之前原原本本的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分享给别人看一遍,让人能够记住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如果世界上真有哪家公司能提供这样的服务,比起体验完美的一生什么的,我可能更希望他们能帮忙把我最值得吹嘘的故事全都提取出来,让后人慢慢品鉴吧。


楼潇添:

我对《去月球》系列的评价与安伯托·艾柯对《卡萨布兰卡》的整体评价类似……现在我对系列的兴致绝大部分都落在猜剧情上。

玩过《去月球》之后,我耿耿于怀的事情只有一点,男医生显然身体有问题,屏幕经常一红一红,但剧情却尚为解释。所以我玩了《去月球》的两个DLC以及外传《鸟的故事》,确认男医生不仅身体有问题,背后还暗搓搓地在搞“阴谋”。据此我早就对《寻找天堂》做了一点剧情猜想,其中有错的,也有猜中了的。

我猜中了“小男孩可能会是第二章中男女博士的新病人”,但“《去月球:第二章》的主线会是女博士会去修改男博士的记忆,或者反过来”一处完全猜错了,我得把这一猜想预留到“《去月球》第三章”。

高瞰在《去月球》第二个DLC的“请先读我”TXT中曾经说过,“ 有时我甚至认为《鸟的故事》应该在第二部之后才发布......但这不过是个一闪即逝的想法罢了;时间会证明一切。”我现在也明白他这么说的缘由了。我无条件在事后支持《鸟的故事》在前、《寻找天堂》在后,因为这让我的猜剧情玩法变得更有趣了一些。

《去月球》把故事说圆了,《鸟的故事》与《寻找天堂》也把故事说圆了,但《去月球》系列的主线依然充满谜团。它一贯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温暖、感人,我很期待在这一前提下,第三章如何继续把故事说圆。


胡正达:

在被大量影视作品冲刷过后,玩家已经很难被游戏中的剧情感动到了。《寻找天堂》依然能让玩家在深夜痛哭,其秘诀就是贯穿游戏始终的喜剧基调和潜移默化的代入感。

在游戏的开始阶段,段子、冷笑话、恶搞填充了大部分对话,这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让游戏没有陷入灌鸡汤洒狗血的俗套之中,当然,这些都是让玩家放松警惕,方便进一步调动感情的“阴谋”,也是为“悲剧”结局做的铺垫。

代入感则需要制作者对游戏节奏有极高的操控度,让玩家在剧情中逐步将感情投入。对话、音乐、剧情,都需要把点儿对上。从《去月球》到《寻找天堂》,制作者在这方面都做得接近完美。

仅仅做到这些技术上的达标,玩家是无法真正代入的,主题的普适性是代入感的最大依靠。有人评价说《寻找天堂》的主题是“用几个小时时间,和过去的自己告别”。这个“自己”不仅仅是主人公Colin,也是每个玩家自身。

(剧透反白警告)

只有自己能看见的伙伴,在影视作品中也不算是罕见的题材。这些伙伴大多产生于孤独,消失于成长,代表着某种我们求而不得的品质。在游戏中,Faye的自信乐观、敢想敢做正是Colin想要拥有的,随着Colin的逐渐成长,Faya逐渐将这些品质传递给了Colin,或者说,Colin自己逐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信乐观,只是他将这一切变化归结为了一个不存在的伙伴的影响。

这种看似分裂实则统一的人格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曾产生过。小时候我也曾把自己的人格分裂成几十个,并把它们寄托在玩具身上。那段日子里我从未将它们看做是依附于我的塑料制品,而是一个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伙伴,只是突然有一天我将它们收入了箱子中,并再也没拿出来过。我在学校结交了新的伙伴,有了更多的游戏等着我去玩,我不再那么孤独了,它们自然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说回游戏,尽管在剧情上堪称完美,但《寻找天堂》作为一款游戏,在可玩性上虽然较前作有所进步,却依然不强。汉化组也在翻译过程中夹带了大量易过时的私货,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主播梗,电台口癖以及近期热点梗,让游戏对话有时看起来满是违和感。

总之,这是一款无论其他方面存在多少不足,都能被剧情硬拽回来的优质游戏,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大概率取决于玩家自己的经历。


刘淳:

谈《寻找天堂》是一件挺奇怪的事,因为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去月球》,这游戏不好玩,也没让我落泪,但我一直对高瞰这个人,还有他的游戏有关注,这说来也是一种挺奇妙的事情,我觉得他总能好好讲一个故事。

高瞰讲故事没什么手段,也没什么野心,如果你把记忆修改师的奇幻设定抛开,再除去倒序式的片段的结构,以及那个用以最终收拢一切剧情的悬念,《去月球》其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但高瞰的本事在于,他能把这样的故事讲出自己的味道,很平和、很安静、不张扬、不狂躁,娓娓道来一段寻常人生,吐出些看似寻常的话语,时不时地往人心里戳一下。

Laura Shigihara的演唱为游戏增色不少,而她本人也曾做过几款游戏,最新的《Rakuen》口碑还算不错

《寻找天堂》相比前作增加了不少玩法,在叙事结构上也耍了些花招,但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重点,我最惊喜的是故事在变化,也在跟着人在成长,高瞰在叙述上变得更平静了,不再是爱与约定的大命题,而聚焦于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这个主角的愿望是希望弥补自己生命中的遗憾,也在向我们发问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道理其实谁都明白,寻找金羊毛的故事听过吧,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但这个道理在《寻找天堂》里不是让你直接阅读的,你必须站在主角人生的每个阶段,在讲述中感受他的所得与所失,在体验完整个游戏后才算真正完成了自己的认知,而这也可能就是故事存在的意义。

所以,《寻找天堂》让我对高瞰又多了些期待。他就像是芸芸众生中这样一个人——狠狠钻到生活里头体察一番,将其中那种纯的东西提出来,特别珍惜地想要展示给你看。游戏不过是他用来进行如此表达的一种方式。

如果他还想继续借助游戏讲些什么,我想我还是乐于去听这样一个故事的。

欢迎在头条关注触乐或触乐微信(chuappgame),随时查看更多有趣的游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