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導致的,患者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導致發生急性關節炎、痛風石、間質性腎炎等。慢性痛風容易因為一些壞習慣導致病情加重或者反覆復發遷延不愈,給患者和家庭帶來無限痛苦,那什麼壞習慣會導致痛風患病幾率上升呢?

一般而言,以下行為都會使身體患上痛風的幾率上升:

第一、長期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導致肥胖,會容易患痛風。有研究發現,痛風患者的平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7.8%,而且人體表面積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如果肥胖者減輕體重後,血尿酸水平可以明顯下降。

第二、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患痛風。現在的年輕人夜生活過多,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生活毫無規律,久而久之會打亂人體「生物鐘」的節律,導致體內新陳代謝失常,加重體質酸性化,痛風就容易發生。

第三、痛風還跟飲食結構成分有直接關係。高嘌呤食物吃多了會導致代謝產生的尿酸升高,而高尿酸是發生痛風最主要的因素。平時經常喜歡吃海鮮,肉類的人群患病率高。

第四、不良嗜好例如長期喝酒會引起尿酸高,容易導致痛風。酒精會在體內產生乳酸影響尿酸的排泄,高尿酸還容易導致腎病發生。

第五、痛風與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有一定關係。

總之,為了預防痛風發生一定要少吃,保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平時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適當喝點蘇打水,每日應喝水2000-3000ml,排尿的過程可以促進尿酸排出。其次,還要多吃鹼性食物有利於尿酸的排泄,少吃鹽和高嘌呤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