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熬夜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常態。想必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睡覺時間變得越來越晚,小學時候是9點,中學了10點,至於大學……小康笑而不語。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熬夜肯定是不好的,只不過生活中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都用在了白天,夜晚也就成了大多數人放鬆的時刻。但是這裡小康就要提醒了——小心肝!

且住,這可不是賣萌暱稱,這是要你——小心肝火旺盛

認識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是因肝失疏洩,氣郁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一類癥候。可有肝火上炎、肝火犯肺、肝火犯胃、肝火挾痰、火旺陰虧等證型。臨床中多由生活不規律,愛吃油膩、辛辣,心情積郁導致。

肝火是一個廣義的名字,可有內火和歪貨之分,內火是由於人體內氣血津液及髒腑功能失調所產生的一系列病理反應;外火則多由感受溫熱之邪或風寒暑濕燥五氣化火所致。

肝火旺盛的表現

肝火旺盛者多有視物模糊、咽部分泌物多、眼紅、咽干、耳鳴、口乾舌燥、口臭、長痘、牙齦浮腫疼痛、皮膚瘙癢、便秘等症狀,此外,肝火旺盛的表現還與其侵犯部位有著直接的關系,不同證型也會有著不同的症狀表現。

如:

  • 肝火上炎可見頭熱面紅,心煩易怒,夜寐不安,脅痛口苦;

  • 肝火犯肺可見:咳嗽氣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敗絮難以咳出。咳時面紅並引及脅痛。咽喉乾燥,煩躁易怒。舌邊尖紅等;

  • 肝火犯胃可見:吐血兼見心煩胸悶,善怒脅痛,口苦或口酸,多惡夢,或見唇青,或頻作呃逆,舌質紅,苔黃等等。

肝火旺盛的調理

對於肝火的調理,需注意區分虛火和實火,因虛實病因病機的不同,其治療元和和治法也有所不同,簡單的區分方法在於虛火旺有心情煩躁、睡不踏實等表現症狀,實火旺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口乾、尿黃、心煩易怒等。去虛火要補,去實火則要瀉。

用藥方面:主要用藥為龍膽瀉肝丸、芎菊上清丸以及牛黃上清丸等,可選用多種具有舒肝解郁、清瀉肝火作用的中藥。

附:杞菊茶

原料:枸杞、菊花、決明子。共煮泡茶飲用,可有清肝明目的功效,菊花宜選杭白菊中的胎菊,決明子宜炒制使用。

1、草莓

草莓既能養肝,又是去肝火。從中醫角度講,草莓性涼、偏酸甜,能養肝護肝,又因紅色入心,可去心火。 此外草莓是典型的漿果,維生素C的含量豐富,有助於人體吸收鐵質,使細胞獲得滋養;其含有的天然的抗炎成分可以減少自由基的產生數量,以保持腦細胞的活躍。但是草莓是涼性的食物,像是脾胃虛寒、容易腹瀉和胃酸過多的人更要控制量。

2、葡萄

葡萄是肝火旺的人要多吃的水果。葡萄當中含有豐富的VB、VB以及鈣、磷、鉀和多酚等,對於補充機體所需和調整肝髒細胞的功能非常有用。另外,葡萄還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減少自由基對於肝的損害。所以葡萄也被稱為是養肝護肝最佳的水果之一。

3、梨

梨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具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的工效。患高血壓、心髒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而煮熟的梨有助於腎髒排洩尿酸和防範痛風、風濕病和關節炎。梨還具有潤燥消風、醒酒解毒等工效,因此在降肝火的食療中當屬最佳食品。

4、苦菜

其中尤以紫花苦菜對人體保健最為有利。苦菜性微寒,味辛、苦,能夠涼血、清熱、解毒,保肝利膽,對膽囊炎、腸胃炎以及肝炎都有著良好的治療功效。苦菜常見,且做法也簡單,因此人們可以多吃苦菜,清除旺盛肝火,其中,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將苦菜洗淨搗汁,加入適量白糖後即可飲用,而加入紅糖後,其效果更加,不但清熱,更能美容護膚,不失為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5、荸薺

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荸薺性味甘、微寒、無毒,有溫中益氣、清熱開胃、消食醒酒的功效。臨床上可用於緩解熱病煩渴、痰熱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狀。凡熱病後余熱未淨的心煩口渴、口舌生瘡、便干尿黃等有肝火者都非常適宜食用。

肝火旺盛怎麼調理?5種食療去肝火:

1、黃金蜆燉豆腐

材料:豆腐300克,蜆50克,薑片3—5片,水1000毫升,鹽適量。

做法:將新鮮蜆子洗去泥沙,吐沙後再放入切好的豆腐塊、薑片,加水蓋滿食材後,放到電鍋內,包上保鮮膜,外鍋放水1杯,等開關跳起後即可加上調味料食用。1周2~3次當湯佐膳或點心食用。

說明:這味燉湯可補脾養肝,補中益氣,祛濕去邪。蜆常被推薦為保健最佳食品。蜆中主要成份為肝糖及蛋白質,有助於肝細胞的修復,而且,蜆中含多種有機礦物質、維生素B2、B6與B12,利於身體各項機能的維護。蜆還含豐富的膽鹼,是不可或缺的營養。豆腐甘涼,清熱解毒,益氣和中,二物都有清熱利濕、養肝和中之功。

2、菊花燉瘦肉

材料:菊花(最好選胎菊)15克、干荷葉5克、紅蘿卜250克、豬瘦肉750克、生薑3片。

做法:菊花、荷葉稍浸泡,漂洗淨;紅蘿卜刮皮、洗淨,切塊;豬洗淨,切方塊狀,把各湯料一起放入燉盅,加冷開水1250毫升(約5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

說明:中醫認菊花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日之功,常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疔瘡腫毒等。紅蘿卜性平味甘,中醫以為它有健脾、補血、助消化、助發育的工效。荷葉為清熱類中藥,有解暑熱、止血等工效。民間所說的豬,即為豬肉中的上品部位,肉滑面甘香,潤燥而補益。合而為湯,清香甘潤可口,有滋陰潤燥、養肝明目、益肺生津的工效,為秋燥時的家庭養生靚湯。

3、山藥甲魚湯

材料:山藥(干)30克,桂圓肉20克,甲魚1隻(重約500克)。

做法:先將甲魚宰殺,洗淨去腸雜,連甲殼帶肉加水適量,與山藥、桂圓肉清燉至爛熟。吃肉喝湯,每日2次。

說明:山藥補脾利濕,桂圓肉、鱉肉補益氣血,鱉甲軟堅散結,該方適用於肝硬化早期和慢性肝炎恢復期。

4、白茅根豬肺湯

材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4個、豬肺1副、瘦肉500克、陳皮5克。

做法:豬肺洗淨,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雪梨切塊,白茅根切段,陳皮用水浸軟;用料一齊放入湯煲,先武火煲滾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說明: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工效;雪梨味甘性寒,具生滋潤燥、清熱化痰之工效,非常適合冬天食用。豬肺味甘,性平,可補肺虛,止咳嗽。所以本湯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的工效,尤適用於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痰中帶血者服用。

5、芹菜粥

材料:芹菜100克,枸杞15克,粳米250克。

做法:將芹菜洗淨切碎,與枸杞、粳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稀粥。早晚溫熱服食。

說明:芹菜性寒涼,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熱,輕易上火的人常食有益。芹菜可以清熱解毒,對肝火旺盛、皮膚粗糙的人來說很有益處,而且它含有大量粗纖維,可刺激腸胃蠕動。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對降低血壓、減少煩躁有一定好處。

溫馨提示

對於肝火旺盛者而言,一定要注意營養的均衡,注意食物顏色配比;此外還應調整好心態,肝好喜樂而厭惡郁,煩躁、憂愁等情緒都會影響到肝髒的功能。

當然,最最重要的就是,別再熬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