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棗作為應季的水果,不僅脆、甜、水分高,所含營養與干棗相比也不遑多讓,被譽為“百果王”、“活維生素丸”。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發現鮮棗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很高,每100g鮮果肉中含400-600mg,甚至比某些獼猴桃栽培品種果肉中的維生素C 含量要高4-6倍。到了80年代,又發現棗中含有較高的環磷酸腺苷(cAMP)等物質,臨床醫學表明,cAMP 對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因此,鮮棗在市場上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
最近正值鮮棗上市之際,很大的棗子,跟湯勺差不多,價格也不貴,嘗一個,還很甜呢,誘惑力十足!然而,買回來吃了幾個後,老婆說甜味有點假,留在嘴巴裡的時間很長,且由甜轉苦。不會吧?難不成又跟之前的糖水西瓜一樣,用了糖精?我們一探究竟!
青棗如何變身又紅又甜的鮮棗?
早幾年就有關於糖精棗的曝光,糖精鈉為化學合成品,曾經是一種食品添加劑,但由於存在較大安全風險已被國家禁用,當然不排除某些商販頂風作案。據市場暗訪,現在更多的商家已經不用糖精鈉了,因為出現了可以替代它的“甜蜜素”。來看看商家怎麼說?“這跟糖精一樣,口感還更好,而且對人沒啥傷害。”“甜蜜素是正規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起來對人並無害處,最近有不少人專門買甜蜜素回去泡棗。”“你放心拿回去,熱水加一點就能泡出來。”走了糖精鈉,來了甜蜜素,究竟是否如商家口中所言呢?先來認識下甜蜜素!
什麼是甜蜜素?它對人體沒危害嗎?
學名“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由氨基磺酸與環己胺(C6H11NH2)及氫氧化鈉反應而成,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添加劑,是一種無營養的甜味劑,常用於醬菜類、調味汁、糕點、配製酒和飲料等食品中,而且我國法規也對其添加量做了嚴格限定,但並沒有提到可添加在鮮果中,所以在鮮果中是不能添加使用的。因為甜蜜素有致癌、致畸、損害腎功能等副作用,一些國家已全面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甜蜜素,如果大量食用甜蜜素超標的食品,會對人體的肝髒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尤其對肝髒代謝功能較差的兒童、老年等人群健康風險較大。因此,這樣的鮮棗無論如何是不能買的,那該如何選購呢?
辨別糖水棗,一看二摸三嘗
一看。從外觀看,紅綠界限分明、紅色部分發暗的,就是糖水浸泡過的。自然成熟的大棗由綠到黃到紅逐漸成熟、變色,果皮上有綠、黃、紅的不均勻顏色,不會紅綠分明。
二摸。甜蜜素浸泡過的鮮棗,表面會發粘、發皺、發軟;普通的鮮棗,摸起來是比較硬的,而且表皮摸上去也比較光滑。
三嘗。甜蜜素泡過的鮮棗,尤其是果皮,比果肉更甜,甚至微微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