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九」,天氣越來越冷,不少人的手腳也跟著天氣變冷,一天到晚把熱水杯捧在手心,就算呆在有暖氣的屋子裡,也很久都暖和不過來……


一般來說,這種手腳冰涼大多與季節轉涼、人體內陽氣不足有關,算不上啥大毛病,很多人也覺得只要做好保暖,適當運動,注意飲食調養,就一定會改善症狀。


但是,有一種手腳冰涼、四肢不溫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很可能是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狀。手腳冰涼和心臟血管有很大關係,因為血液是由心臟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氧經過燃燒後,才能產生熱能,手腳才會溫暖。



心血管疾病早期自查:三個典型症狀



睡覺腳冷,一夜不暖


心血管疾病早期都是以肢體的手腳發涼怕冷為主要症狀,總比別人過早穿上棉衣棉鞋,或者夜晚睡覺的時候感覺腳涼,甚至一夜也暖不熱。



走路小腿酸困


間歇性跛行也是早期表現:走一段距離,就感到小腿或者下肢酸軟疼痛,休息一會兒症狀又能得到減輕或緩解,繼續行走一段距離後,症狀又重複出現。


手指皮膚蒼白或青紫


還有人受涼後,雙手一個或多個手指的皮膚顏色蒼白或青紫,在保暖後很快恢復正常,此種表現以女性較多,也可發生於足趾或其他部位,這被稱為「雷諾氏現象」,常是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現。


因此,當出現手腳發涼怕冷,並伴有間歇性跛行時,一定要警惕心血管疾病,但很多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年老體弱的正常現象,往往等到病情加重時才後悔莫及,然後遭受長時間的痛苦折磨。



那麼,有人要說了,手腳冰涼那就「烤一烤」,請出暖水袋、電暖寶、小太陽啊,其實這有健康隱患,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由於常合併周圍神經炎而感覺遲鈍(就是他感覺不到燙),在用暖水袋等暖腳時,可導致足部的燙傷而引起嚴重後果。



手腳冰涼怎麼調理才最安全可靠?溫暖小方,任何人都適用。



按摩穴位:


改善手腳冰涼


經常揉搓手腳心的穴位,能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環狀況,從而溫暖手腳,改善畏寒怕冷、四肢冰涼的症狀。



勞宮穴:


勞宮穴位於手心部。一手握拳,揉搓另一隻手的手心部,直到感到手心微熱,再換另一隻手,交替進行。


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腳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揉搓湧泉穴100下,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


艾葉泡腳:


驅寒祛濕


泡腳是最有效的方法,尤其用艾葉泡腳: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倒入泡腳桶里,等艾葉泡開後再倒入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即可。艾葉泡腳有溫經活絡、驅寒祛濕的功效,特別適合手腳冰涼和有老寒腿的人群使用。


如果嫌麻煩,可以買現成的艾草足貼,睡前貼於足心(湧泉穴)早上撕,用起來更方便,起到和泡腳一樣的功效,適合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