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很多食物都含有各種不健康的食品添加劑,因此很多人開始熱衷於「自製食物」。自製食物很衛生,還不含任何添加劑。


但是,自製的就一定健康嗎?那可不一定!

近日,就有一家人因為吃了自製的臭豆腐,全部進了醫院。

據悉,年近80的馬大娘平日常在家自製臭豆腐,一次,自己和女兒、孫女吃過自己在家做的臭豆腐後出現了嘔吐、視力模糊等症狀,後來甚至出現多臟器衰竭。

送院後三人被確診為急性肉毒毒素中毒,住進重症監護室,前後治療周期兩個多月,需花費至少四十萬元。

實際上很多自製食物都存在安全風險。不僅是不添加不健康的添加劑,食品就安全了。在自製的過程中,出現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這些自製食物,風險最大,一定要注意:

1、自製醃菜

風險:亞硝酸鹽

自製醃菜容易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不僅是劇毒物質,還可能致癌。

正確打開方式:

1)選擇普通的瓦罐:瓦罐有助於空氣中的乳酸菌更好進入,有利於發酵。密封泡菜時,一定要保證菜和水的容量占到整個容器八成以上的空間。

2)往醃菜內加一些乳酸菌或大蒜。

3)醃製一個月之後再吃。整個醃製過程需要十五天左右,建議一個月後再吃,可以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

4)食用醃菜的同時配合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彌補營養的損失。

2、自製豆製品

風險:肉毒桿菌、黃麴黴素、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皂苷、胰蛋白酶抑制物、凝血素

自製豆製品時,如果殺菌不徹底,就會使一些污染細菌在此過程中以成倍的速度迅速繁殖。如果污染的細菌是肉毒桿菌,就可能引起肉毒桿菌中毒。

豆類食物如果發霉,還會導致黃麴黴素的污染,造成肝損傷、消化道炎症,甚至導致癌症。

豆製品也可能感染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導致嘔吐、腹瀉、急性胃腸炎等。

大豆本身也含有一些有毒化學成分,如皂苷、胰蛋白酶抑制物、凝血素等。沒煮熟的豆漿可能會造成中毒。

正確打開方式:

1)原料要新鮮。

2)製作豆製品的器皿一定要經過清潔和消毒。

3)保存原料的場所一定要儘量乾燥。

4)食用之前經過充分的加熱。

5)不要食用隔夜的豆製品。

3、自製醬

風險:黃麴黴素

醬料其實同樣很容易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原料的選取與處理不當。做辣椒醬、番茄醬時,一定要做好製作前的清洗工作。

製作花生醬、芝麻醬等糧穀類醬料,則要做好對黃麴黴素的防護。

如果容器的密封性不好,就有可能導致醬料腐敗,產生致病菌,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正確打開方式:

1)保證原料質量。

2)一定要進行浸泡和清洗。對於新鮮的辣椒和番茄,一般浸泡1~2小時;芝麻稍微過一下水即可,但要注意原料的選購,要求新鮮且無黃麴黴素污染。

3)做好醬料容器的密封。

4、自製藥酒

風險:寄生蟲、有毒礦物質、致病菌

一壇藥酒,看似是治病養生之物,實際上卻隱藏著諸多風險。藥材上可能沾有病菌、微生物、寄生蟲,危害人體健康。

如果藥酒中含有有毒礦物質,可能會使人中毒,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假如保存的氣溫不恰當,藥酒還可能發生腐敗霉變,產生致病菌。如果容器選擇不恰當的話,也可能會使有毒有害物質溶於藥酒中。

藥材選取不恰當的話,也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正確打開方式:

1)合理選用藥材:建議在醫師指導下購買藥材、使用藥酒配方。

2)一般選用50度以上的飲用酒進行泡製,在浸泡過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殺滅中草藥材中的病菌、有害微生物、寄生蟲等。

3)容器最好選用瓦罐或玻璃瓶:塑料瓶可能會析出塑化劑,危害人體健康。也要避免使用金屬容器,金屬容器容易析出有毒物質或發生化學反應。

4)儲存在陰涼乾燥之處,避免陽光照射和暖氣烘烤。

5)開封后儘快食用完。

5、自製酸奶

風險:雜菌

家中製作酸奶,一般不具備殺菌條件,無法去除其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會引起腹瀉、頭暈、頭痛、噁心等症狀,甚至會造成一些食物中毒。

正確打開方式:

1)優選奶源:儘量購買生產日期比較新鮮的純牛奶,不建議購買未經處理的鮮牛奶。

2)酸奶菌種選擇大牌原味酸奶。

3)過程中要注意滅菌:製作時最好戴上無菌手套,溫度儘量控制在40℃~45℃之間。最好選用酸奶機恆溫發酵。

4)保存時注意要冰箱冷藏、密封保存,而且時間不要超過三天。每瓶酸奶食用時儘量一次性喝完。

自製食物雖然看起來衛生健康,但是畢竟不專業,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一些損害健康的細菌,所以想要在家自製食物,一定要注意準確步驟。

若是自製食物出現了氣味不對,形態不對,味道不對的情況,都要確認食物是否變質,儘量不要多吃,避免中毒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