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炒熟和生的有什麼區別?搭配什麼祛濕最好?

如題

回答  收藏問題 | 查看更多問答

我有靠譜回答

12個回答

保健師曉毅12-14 16:22

118贊

中醫認為,濕氣困於人體時有“趨下”的特點,即人體下部更容易受其侵襲,容易損傷體內陽氣,尤其是脾髒的陽氣。濕氣重的人常見頭身困重、腹瀉、大便粘膩不爽、四肢腫脹等問題。於是很多人都吃薏米祛濕!

薏米的祛濕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濕。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薏米分兩種,一種是生薏米,一種是熟薏米。他們的功效都不同

生薏米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生薏米味甘,性微寒,歸肺脾經、大腸經,利水滲濕的功效最為顯著,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痺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炒薏米的功效:炒薏米是取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藥泡製方法裡,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淨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此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藥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薏米跟赤小豆和芡實一起煮成粥,祛濕效果最好。

芡實味甘澀、性平,可調整消耗的脾胃功用,補益脾胃,讓它取得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去掉體內濕氣,讓機體取得輕松感,消除疲倦。關於人體來說,芡實既給力,又加油,任何時節食用都很合適。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髒病和腎病、水腫有益。

需要提醒的是,生的薏米寒涼,不能長期吃,另外,先把脾胃調理好了,祛濕就比較快哦!

關注曉毅,每天給您帶來新鮮好玩的養生小錦囊?

 評論

一隻孤獨的美食家03-28 08:55

528贊

薏米是很好的祛濕食材。薏米又叫:薏苡仁、六穀子,古代又稱為:享米。《資治通鑑》中記載,享:代表珍品獻給神明或天子,所以在古代只有適合上貢給皇帝吃的薏米才能被稱為享米。享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的功效。在中醫經典《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中,享米都被列為了上品,足見其價值之高。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平時吃的薏米,或者是做成的薏米粥都是沒有炒熟的,沒有炒熟的薏米比較寒,如果是身體寒性的人長期服用會越來越虛,最好是經過炒熟,祛除寒性,效果才更好。下面推薦幾個薏米祛濕的方子,最後一個方子的薏米是經過炒熟的,寒性體質的人也可以經常服用:

薏米紅豆湯

食材:薏米、紅豆。

做法:不需考慮什麼比例,將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濕效果極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湯裡,因此可灌入瓶中帶到單位去喝。建議不加大米,大米有濕氣,雖然口感好但會使功效大打折扣。

春日祛濕養生湯

配料:雞爪10個,土豬骨250克,土茯苓10克,扁豆10克,芡實5克,茯苓5克,薏米10克,赤小豆,15克鹽適量

1. 先把材料准備好,扁豆要事先炒好,炒過的扁豆祛濕功效更好。

2. 豬骨冷水下鍋去血沫

3. 雞爪去雞指甲,冷水下鍋去浮沫

4. 湯料清水泡洗干淨備用

5. 把所有材料(鹽除外)全部放進鍋裡

6. 加入適量的清水,以淹沒食材面為准

7. 蓋上蓋子,大火燒開轉小火煲2小時,最後放鹽調味。

薏米金錢柳茶

做法:薏米15g,金錢柳15g,加清水煎煮飲用,(金錢柳嫩葉煮到熟透,加入薏仁,薏仁提前炒熟磨成粉藥效更好)

一天2~3次即可,口感清醒微甜,口感醇厚。嫌熬煮麻煩的還可泡袋泡茶,相當衛生方便,一次一茶包即可。

金錢柳被譽為醫學界的第三棵樹富含Ni、Cr、V、Se等元素,使血流通暢,促進多餘的垃圾及時排出體外。而薏米更不用說,是除濕公認的利器,兩者結合,服用一周就能感覺整個人神清氣爽,厚厚的舌苔薄了,頭發和臉部沒那麼愛出油了,肩膀和頭明顯輕鬆了,對水腫的人來說減肥效果也很棒。

 17評論

保健師邱瓊09-27 22:43

10贊

薏米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薏米可用作糧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作湯均可。夏秋季和冬瓜煮湯,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濕。由於薏米營養豐富,對於久病體虛、病後恢復期患者,老人、產婦、兒童都是比較好的藥用食物,可經常服用。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治病,作用都較為緩和,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據報道,薏米治病的成份薏苡仁酯,不僅具有滋補作用,而且還是一種抗癌劑,可用於胃癌及子宮頸癌。薏米的根中所含的薏米醇,除具有上述的薏苡仁酯的作用外,還有降壓、利尿、解熱和驅蛔蟲的效果,適用於高血壓、尿路結石、尿路感染、蛔蟲病等。薏米的葉,可煎水作茶飲,其味清香。

薏米屬於藥食兩用的食材,既能煮粥熬湯,也可入藥。薏米富含澱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等功效,適用於洩瀉、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腸癰、白帶等症,薏米可入藥,用來治療水腫、腳氣、脾虛洩瀉等。

《本草綱目》記載,生薏米味甘,性微寒,歸肺脾經、大腸經,利水滲濕的功效最為顯著。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痺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生薏米適合有濕困化熱問題的人,常表現為口乾口苦、舌苔黃膩。

熟薏米(炒薏米)是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黃色,帶有微微焦香味道。所謂“焦香入脾”,經過炒制的薏米與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溫澀,溫脾、健脾的功效變得明顯。熟薏米除濕效果好,而且容易消化,從而到達除濕效果。因此,炒薏米適合脾虛偏寒的人群,常表現為乏力、腹脹納少、口淡、脈大無力。

生薏米清熱祛濕作用比熟薏米強,熟薏米健脾作用比生薏米強。生薏米主治: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筋急拘攣,濕痺,水腫,肺萎肺癰,咳吐膿血,喉痺癰腫,腸癰熱淋。熟薏米用於健脾益胃,利腸胃,治脾虛洩瀉。

薏米祛濕,但生薏米偏寒涼,常喝容易傷元氣,若經過炒制,薏米可以變得溫和,泡水能理氣解郁,祛濕健脾胃,改善皮膚。炒薏米本身有一種焦香,泡水喝有一種淡淡的薏米香。

薏米有祛濕除風、除痺止痛以及清熱排膿等作用,而對於水腫以及小便不利或者是風濕疼痛、痛風也起到了很好的療效,但是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來講,不要生吃薏米,最好是把薏米炒熟了之後在用,薏米炒熟後可以更好的起到祛濕以及健脾止瀉的作用,但是有可能會引起宮縮現象,因此,孕婦最好不要食用。

炒薏米是取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藥泡製方法裡,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淨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此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藥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熟薏米可以自己動手炒,也可以去中藥店買。共同點都是藥性平和,擅長健脾止瀉,是治療脾虛濕盛洩瀉的良藥。不同是炒薏米比麩炒的除濕效果好,健脾滲濕。

  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療脾虛洩瀉,經常煮薏米湯喝,卻不見效果,這是因為用的生薏米性偏涼,如果用炒過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很明顯了。麩炒的比單純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

  中醫認為,具有補脾作用的藥物,經過麩炒可增強療效,緩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藥物藥性。如果是脾胃不好,總是吃不下東西,要麼吃點食物就腹脹,總覺得不舒服,在稀飯裡加一把麩炒薏米一起煮著吃,就能有效緩解食少、腹脹。

薏米搭配芡實祛濕效果最好。

芡實也叫做雞頭米 、雞頭荷、雞頭蓮、刺蓮藕等,多生於池沼湖塘淺水中,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屬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分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芡實果實是圓球形的,直徑5-8mm,有的破碎成塊。完整者表面有紅棕色或暗紫色的內種皮,可見不規則的脈狀網紋,質地較硬,斷面白色,粉性。沒有什麼特殊氣味,吃起來味道淡淡的。

芡實味甘澀、性平,均歸脾、腎二經,甘可補脾,澀可固腎,能止瀉、止帶、固精。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濕。

芡實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材,可以食用又可以藥用,其物質成分含量豐富,芡實含少量澱粉,少量脂肪油及鈣、磷、鐵、核黃素、維生素C等。芡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微量元素,能保證體內營養所需成分;芡實可以加強小腸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洩率,增加血清胡蘿卜素濃度;實驗證明,血清胡蘿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發病機率下降,大大減少癌症發生的機會。

宋代文豪蘇東坡,對芡實就“情有獨鐘”!蘇東坡是宋代大文豪,又是美食家兼食療專家,直到晚年仍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他對食療養生頗有研究。他鐘情芡實,以為食療佳品。極喜愛吃“芡實粥”,又名雞頭粥。並稱芡實粥“粥既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濕。可調整消耗的脾胃功能,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去除體內濕氣,讓機體獲得輕松感,消除睏倦。對於人體來說,芡實既給力,又加油,在這個季節食用的也很適合。

芡實和薏米同食:健脾益胃;山藥薏米芡實粥補氣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認的。祛濕利水,健脾補肺;薏米主要功效在於健脾去濕,健脾可以補肺,祛濕可以化痰。所以薏米,亦可用於治療肺熱肺癰肺痿之症。和芡實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補缺失。

 評論

端午傻白甜08-13 09:01

7贊

夏天濕氣重,不少人在夏天時腿部、腳部或肢體多部常常出現浮腫,大便粘滯,這都是體內有過多的水濕停留造成的濕邪。因此,在夏季補充利水消腫的食物將水濕排出體外,健康才有保障。很多人都知道薏米是一種具有很好的祛除濕邪效果的穀物,但是普通的薏米和炒薏米效果是不同的,究竟哪個更有效呢?小編幫你了解。

  濕邪之症不可小覷

  濕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裡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

  加之人們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倦怠以及愛睡覺等症狀的發生。

  另外,熬夜等各種不良生活方式易損耗腎精,腎精損傷多了,腎陽就不足,從而也導致了濕邪存留在各種組織器官中。夏季誘因較多,因此也是濕邪集中爆發的季節。

  濕邪對健康危害有多大?

  據中醫介紹,脾是負責運化水濕的,但若是脾虛了濕邪又會困脾。當一個人脾虛濕盛時,水分無法及時排除體外,就造成水腫;如果濕邪停在胃腸,即導致大便稀溏、腹瀉;濕邪向下發展便生成腳氣,流注關節則四肢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濕邪還有穢濁的特點,“濁”就是混濁,例如有種病症叫淋濁,就是小便混濁不清,另外女性帶下白濁,也是濕濁的體現。因此,中醫專家都一致認為,現代的慢性疾病及癌症等都與濕邪有關。

  如果你有晚上睡覺流口水的習慣,或者總是發現大便糖稀甚至不成形,就要警惕濕邪的危害。

  “糧藥”薏米清熱利濕

  薏米為什麼能夠祛濕呢?這是因為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濕。按藥材的性味,中醫裡的祛濕藥,或是辛香溫燥,或是甘淡滲利。辛香溫燥的如陳皮,可以燥濕化痰,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乾。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濕除得快,壞處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壺燒干。

  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一般性屬寒涼,和作為果實、種子及質重的藥物多為沉降藥,沉降則能滲利。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藥。正如《本草正》裡說:“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相比燥濕,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濕、安全。最重要的是,濕邪表現各異,應對它們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薏米在祛濕除濕上應用更為廣泛。

  很多人知道薏米可以祛濕,卻不了解生薏米與中藥炒制的熟薏米效果是不相同的。

  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痺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炒薏米是取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藥泡製方法裡,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淨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此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藥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熟薏米可以自己動手炒,也可以去中藥店買。共同點都是藥性平和,擅長健脾止瀉,是治療脾虛濕盛洩瀉的良藥。不同是炒薏米比麩炒的除濕效果好,健脾滲濕。

  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療脾虛洩瀉,經常煮薏米湯喝,卻不見效果,這是因為用的生薏米性偏涼,如果用炒過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很明顯了。麩炒的比單純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

  中醫認為,具有補脾作用的藥物,經過麩炒可增強療效,緩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藥物藥性。如果是脾胃不好,總是吃不下東西,要麼吃點食物就腹脹,總覺得不舒服,在稀飯裡加一把麩炒薏米一起煮著吃,就能有效緩解食少、腹脹。

人們平時食用薏米時,多半是直接煮湯煮粥服食。

  還可以用薏米燉冬瓜。由於冬瓜味甘淡而性寒,功效以利水消腫著稱,是治療浮腫和減肥瘦身的佳品,和薏米配伍一起食用,就像物理學上的同向合力,作用更大。這道湯的最大功效就是利濕、消腫、減肥,對於有浮腫症狀和多濕體胖的人很適用,同時對四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和白帶多而混濁有一定療效。冬瓜性寒,因此在與薏米燉湯的時候,一定要加入能驅散寒氣的蔥和姜。

  薏米煮豬肺,既能補肺止渴,又能健脾利水。豬肺1個,薏米30克,調料適量。製作時,將薏米洗淨搗碎為末。將豬肺洗淨,洗時把清水灌入肺管中,輕輕用手拍打豬肺,倒出髒水,再灌再拍,如此多次,直至肺呈白色為止。鍋內加水適量,下薏米與豬肺,先用旺火煮沸,除去湯面的浮沫,改用微火煮至豬肺極爛為度,根據口味調味後即成。食肺喝湯,佐餐服食。

  營養專家提醒,淘洗薏米的時候要注意,先用冷水輕輕淘洗,不要用力揉搓,由於薏米較堅韌,難以煮熟,因此煮前需浸泡2-3小時。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不能丟棄,這樣可以避免薏米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在浸泡中受到損失。

  薏米最簡單的食用方法是將炒過的薏仁當茶泡水喝,或是將炒熟的薏仁磨碎,每天服薏仁粉。

  薏米的吃法(中老年保健、女性美容食品)

  薏米是很好的美容食品,可以淡斑美白,去痘去水腫,它有打髒的功能,例假前列和孕婦不要吃哦。不過產後的MM吃這個是很好的,可以消腫,對恢復身材是很有幫助的呢。平時臉會腫的經常喝薏米湯可以瘦臉滴。薏米不容易煮爛,所以煮前要多泡一會兒,一般至少要3-4個小時,最好泡一夜再者。可以和其他一些食品一起做成美容又減肥的美食。

  薏米食譜

  薏米紅棗湯

  用料:薏米100克 紅棗12粒 水4碗

  功效:婦女產後飲滋補湯水,既希望調理好身體,亦想滋潤皮膚。飲薏米紅棗湯,可活血養顏、減少臉部蝴蝶斑或產後面色黑滯及惡露不絕等問題。

  薏米綠豆百合粥

  用料:薏米50克 綠豆25克 鮮百合100克 白糖適量

  功效:此粥能清熱解毒,除煩熱,療濕疹。適用於面部扁平疣痤瘡、雀斑、皮膚乾燥等。

  薏米冬瓜骨湯

  用料:薏米30克 帶皮冬瓜400克 豬肋骨400克 帶皮老薑20克 鹽10克。

  功效:此湯啈道清淡,利於清熱,益氣開胃

  薏米蓮子百合粥

  用料:薏米50克,蓮子(去心)30克,先煮爛,再與粳米50克同煮粥用適量紅糖(或蜂蜜)調味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潤肺止瀉,健膚

  薏米粥

  用料:薏米30-60克,粳米50克,同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除濕利水,抗癌消炎作用,適用於體虛或老年人浮腫下肢腳氣,食欲不振,脾虛腹瀉,風濕痺痛,牛皮癬,濕疹,風濕腰病等症。此方可作為防治癌腫的一種輔助食療措施,但孕婦不宜食用。

  結語:

  薏米是營養豐富的盛夏消暑佳品,被譽為“生命健康之友”。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並含有一定的維生素E。但是,在食用方面也還是要注意,每餐食用量不要為50~100克為好。因薏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痺、清熱排膿、清利濕熱之功效。因此,便秘、尿多者或懷孕早期的婦女應忌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