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讓世人一窺印度傳統的泥地摔角運動。事實上,印度許多窮苦人家的小孩與電影主人翁一樣,希望透過這項古老運動翻轉人生,從鄉村走向世界舞台,不僅可以賺錢,還能贏得社會敬重,甚至謀得一職,改善家裡經濟。然而,印度社會逐漸走向現代化,這項傳統運動被認為跟不上時代,也越來越難找到金主贊助。
印度傳統的泥地摔角運動「古什蒂」(kushti)擁有3000年的傳統,記載於古代典籍,也出現在寺廟的雕刻,這種運動在印度北部特別流行,印度猴神哈努曼(Hanuman)被視為這項運動的守護神。「古什蒂」在泥地舉行,褐色的泥土混合了鹽、檸檬、酥油、玫瑰水、薑黃根粉,散發出淡淡的香味,觸感柔軟,比較不傷害選手的皮膚。比賽正式開始前,全身僅纏著腰布的選手將泥土灑在身上;比賽開始後,近乎赤裸的選手在泥地裡翻滾角力,試圖將對手壓制在地。
摔角運動是窮苦家庭翻身的希望
雖然近年來有女性投入「古什蒂」,不過大多數選手仍為男性。摔角選手從小就投入訓練,過著清苦簡樸的生活,遵守嚴格的飲食限制,日常飲食包括杏仁奶昔與塗了大量酥油的印度烤餅,不能抽菸喝酒,也不能約會,每天練習數小時。對許多印度貧苦家庭而言,「古什蒂」提供一線希望,那些成功的摔角選手可以賺到錢,甚至能在警界或印度的鐵路局謀得一職。
印度哈里亞納邦一間摔角道場的選手正在練習(AP)
「古什蒂」在印度北部的哈里亞納邦(Haryana)十分風行,許多少年投入「古什蒂」的練習,15歲的巴拉德瓦(Ankur Bharadwaj)是其中一人,他的偶像是贏得2面奧運獎牌的印度摔角選手蘇希爾.庫馬爾(Sushil Kumar),他的夢想是為印度贏得一面奧運獎牌。
印度新德里的摔角選手在練習之前,向猴神哈努曼祈禱(AP)
巴拉德瓦每天清晨4點就起床,慢跑到練習場練習,然後再去上學。他與一群10至16歲的男孩每天早晚一起練習,巴拉德瓦說:「努力勞動讓一個男人變得完美,這就是我們固定練習的原因。如果你想成為摔角手,就不能休息。」
印度哈里亞納邦一間摔角道場的選手正在進行體能訓練(AP)
這群男孩練習的泥地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泥土混了酥油、鋸木屑、薑黃根粉。11月的某一晚,眾人練習之前,有人燃香繞行練習場以祈福。他們其中一項練習是拉著繩子爬到樹上,而這群少年希望未來能進入摔角道場(akhara),他們可以住在道場裡,整天練習,等待機會。
印度德里「大師哈努曼道場」的摔角選手正在整地,準備練習(AP)
印度第二大城德里(Delhi)的「大師哈努曼道場」(Guru Hanuman Akhara)遠近馳名,這裡住了25位摔角選手,他們的年齡大多20多歲或30歲出頭。這群選手的教練是摩爾(Naveen Mor),摩爾曾贏得多項國際比賽,包括2011年紐約舉行的世界警察及消防大賽(World Police & Fire Games)。他的摔角本領讓他得到工作,目前他在哈里亞納邦警局擔任警督。
印度德里的「大師哈努曼道場」掛著摔角選手的泛黃照片(AP)
目前摩爾不常參與比賽,大多擔任教練,他仍恪守摔角選手的飲食限制,目前已經結婚。他說自己不後悔將年少時光投入摔角運動,「我的人生就是摔角,我愛摔角。」
印度走向現代化 傳統摔角面臨威脅
然而,印度社會逐漸走向現代化,「古什蒂」也面臨了挑戰,35歲的摔角教練庫瑪(Hemand Kumar)說印度中產階級快速興起,他擔心「古什蒂」將逐漸沒落:「有錢人家的孩子不想當摔角手,窮人家的孩子對這項運動感興趣,但他們沒有資源。」
印度新德里一間摔角道場的選手正進行爬繩索練習(AP)
普拉卡什(Jai Prakash)曾代表印度參加奧運摔角比賽,目前擔任德里業餘摔角協會(Delhi Amateur Wrestling Association)會長,他說現在越來越難找到地方成立摔角道場,也很難找到金主贊助。然而,他對「古什蒂」的未來滿懷樂觀,他透露當局希望「古什蒂」未來能成為其中一種國際摔角比賽,普拉卡什希望明年這個願景就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