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美國宣布減稅,結果,最先恐慌的是,地球另一邊的一些中國人。
這些中國人有多慌呢,讓我們看看:
幾乎就是美國一言不發用「減稅」要對中國「一招斃命」——「房價要大跌」、「資本要外逃」、「製造業要迴流美國」、「人民幣匯率要大跌」。
這完全是把中國當成地主家的傻兒子看,只會被動的挨宰。
說實話,貓哥真的難以理解這些人怎麼想的——中國經濟完了,房價是會大跌,但同時企業經營困難,大量失業,人們收入暴跌,到時候別說房了,估計吃飯都吃不起。
幸好,中國經濟沒那麼脆弱。
那麼,中國要怎麼樣才能避免受到美國減稅的衝擊,甚至能從中獲益?
讓貓哥帶大家回顧美國經濟史,從中找答案。
01
減稅能不能不減少政府收入甚至增加財政收入?
我們可以把政府看作收保護費的,他強行從老百姓和企業的收入中按比例拿走一部分,也就是「稅」,然後向老百姓提供安全、公共和必要的福利等服務。這是政府在「強買強賣」,有些國家可以「商量」徵收的比例(稅率),有些國家則不行。
那麼,拿走的比例定多高好呢?定得太高,老百姓的錢都被政府拿走,顯然就沒人願意幹活了,甚至偷逃稅款;定得太低,政府入不敷出,就只好削減預算或者借債度日。
這時候,有個叫拉弗的供給學派經濟學家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稅收隨著稅率呈倒U字型,存在一個「最優稅率」,在這個稅率下,政府獲得的稅收總額是最多的。同時,如果降低稅率,老百姓被拿走的少了,就有動力去工作去賺錢了,經濟總量做大了,即使稅率降下來了,稅收總額還是擴大了。
「拉弗曲線」理論得到了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支持。1980年的總統競選中,里根將拉弗所提出的「拉弗曲線」理論作為「里根經濟復興計劃」的重要理論之一,並以此提出一套以減少稅收、減少政府開支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綱領。
里根執政後,1981年推動實施了美國歷史上力度最大的減稅措施,主要內容跟特朗普的差不多,從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入手:
❶ 把最高的個人所得稅,從70%降到50%,然後降到38.5%;把稅收的檔次從十五個等級減為四個等級;
❷ 資本利得稅,稅率從28%降到20%,企業所得稅率從46%下調到33%。
里根總統認為,這將能刺激經濟發展,道理就是,政府收得少了,老百姓和企業手裡的錢就更多了,就會消費就會投資,經濟就活躍起來了,經濟總規模就能上去了。
可是,一開始,事情並沒有那麼立竿見影。在里根減稅計劃執行一年後,美國經濟不但沒有變好,反而變壞了,陷入了更加嚴重的衰退,經濟增速創下了大蕭條以來新低,企業破產數則創下新高。1982年夏天,道瓊斯工業指數跌到了770點,股票市場滑落到歷史最低點,房地產市場整體性跌入低谷,一年之中銷售額削減了10%。多個州的失業率都達到10%以上,中產階級多半待業家中,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個快餐店的工作就很幸運的了。
那麼,為什麼一開始減稅不但沒能提振經濟,反而陷入衰退——失業率上升、房價大跌、企業破產呢?
因為,稅收是政府支出的基礎,減稅後,在短期間內政府收入減少了,很多對應的支出也減少了,政府購買商品和服務也就減少。政府支出某種程度上是——政府從老百姓手裡拿錢,然後「幫」老百姓花錢。
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美聯儲主席保羅.沃克爾正在強力治理通貨膨脹。在尼克松總統時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終結了,也就是最後的金本位制度被廢除,政府就擁有了幾乎不受約束的貨幣發行權,想要搞錢,就不斷發行貨幣就行。結果到1979年,保羅.沃爾克得到卡特總統的提名而當上美聯儲主席時,美國CPI已高達13%,這意味著什麼?
我們可以粗略的說,這意味著錢的購買力每年降低13%,今天的100塊錢的購買力,到明年也就大概相當於87塊錢。但貨幣是一般等價物,並不是財富本身,通貨膨脹,貨幣就貶值,相當於政府用「不值錢的錢」洗劫了老百姓。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錢印多了),也是心理預期——如果老百姓認為錢未來更不值錢,那大家一拿到錢就會趕緊跑去買東西,企業拿到錢也會趕緊花出去。
這就造成:
❶ 大家都買買買,商品價格就直線上升,大家就更恐慌,更想早點買,但是企業拿到錢也趕不上原材料上漲速度,如果政府又限價,那麼乾脆就停工了,就會出現商品短缺;
❷ 錢快速流通,流通速度大了,貨幣*貨幣流通速度,整個國家的貨幣需求量也就猛增,政府就要印更多的錢,貨幣供給量螺旋式上升;
❸ 工人要求加薪應對生活成本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無論怎麼做,都是虧本的,乾脆關門大吉,所以失業率就上升,陷入惡性循環。
這是個糟糕的局面。所以,保羅.沃爾克從1979年起就強力治理通脹,用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加息加息加息!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加息就是抬高資金的成本,當成本高到一定程度,大家就不舉債了。同時,他決定美聯儲不再投票決定基準利率,轉而直接制定美國貨幣供應量目標,然後經由市場過程,由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決定利率的變化。這大大緩解了美聯儲因為提升利率而直接面對的政治責難。
通脹很痛苦,但治理通脹同樣痛苦。因為一下子加息了,從生產者的角度看,就是借貸成本上漲了,資金壓力就更大了,同時,因為加息,老百姓就也減少了購物慾望,「錢往後要值錢了」,就減少消費,進一步衝擊了企業,庫存會增加、商品周轉會減慢、破產要上升、失業會嚴重。
你看吧,經濟就是這樣的。政府拿走的很多,但相應的支出也很大,它要是暫時拿走的少了,支出一下子減少,就會直接衝擊經濟;政府濫發貨幣,大家深受其害,錢越來越不值錢,東西更高,企業經營困難,但是,如果政府治理通脹了,又會面臨經濟下滑,企業破產。
治理通貨膨脹是很難的。最難的是下定決心,頂住壓力,不要靠政府加大支出和搞通貨膨脹拉動名義GDP增長。
但很多政治家並沒有這個魄力,所以選擇了短期目標,得過且過,放任不管,生怕自己的仕途受到影響。
幸運的是,保羅.沃爾克頂住了壓力,一直把聯邦基金利率拉到了19.1%,商業銀行優惠利率拉到了21.5%。超高的利率終於把通脹控制住:美國通脹率在1981年降為6.5%,1983年又降到4%以下。
當然,代價也不菲。加上里根總統的減稅,兩者一疊加:美國經濟在衰退里掙扎,破產企業翻倍,失業率創1940年以來最高。
從邏輯和直覺上,減稅、治理通脹是減輕居民、企業負擔,應該能促進大家創造財富的動力才對啊,怎麼里根減稅一開始卻是經濟下滑呢?
就在質疑不斷響起時,事情終於發生了變化——美國經濟果然好轉了。1983年美國經濟大反彈,整年間的GDP的增長率已經上升到3.5%,到1984年,扣除通脹因素之後的增長率更是達到6.8%,創下了50年來年度增長率的最高水平,通脹率則下降了65%以上。此後,美國經濟持續保持了3.5%的增速,一直到1990年代後期才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
當時美國還放鬆了經濟管制,放鬆了對航空、鐵路、汽車運輸、電信、有線電視、經紀業、天然氣等許多行業的干預和管制,通過引入競爭使產品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價格明顯降低,增進了社會福利,有效增強了經濟活力。1982年到1999年,成為美國經濟的超級擴張期,被稱為「20世紀最持久的繁榮階段」。
本段小結:
回顧了下里根的減稅和治理通脹的歷史,告訴我們什麼呢?
❶ 通脹拉動名義GDP是飲鴆止渴;
❷ 減稅拉動經濟不是立竿見影,不要幸災樂禍,要頂住壓力;
❸ 治理通貨膨脹會帶來陣痛,但為長遠考慮,一定不能再洗劫老百姓財富了;
❹ 放鬆管制,讓企業自主經營,不要過多干預。
所以,這次特朗普減稅和美聯儲加息,也難說會一帆風順,立竿見影。但是從長遠看,美國經濟將受益,就看他能否在本屆任期內,熬過短暫的陣痛
02
美國減稅一定會讓製造業迴流嗎?
里根政府的減稅,還有一個目標是提振美國的產業,當時,美國面臨著日本的競爭。80年代的日本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電子產業高速發展,隨身聽、電視機等產業橫掃世界。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日本出口規模迅速增大。在世界工業品的輸出總額中,日本從1960年的6%上升至1980年的14%;1985年,日本佔17.9%,聯邦德國佔17.1%,美國佔15.3%,同年,日本貿易順差達492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對美國的順差。
如果說,從奧巴馬時代起,美國希望部分製造業從中國等國「迴流」到美國,那麼,當時,美國是希望一些產業能從日本「回到」美國。
結果呢?
當時的美聯儲加息,對其他國家形成了利差,刺激全球資本迴流美國,美國經濟復甦,帶動了美國股市和房市的上漲,進一步刺激了全世界的資金都沖向美國。其中,就有日本資本。
強勁的順差,讓日本人有錢買買買,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包括美國當時的地標洛克菲勒大廈。也就是著名的「日本買下美國」的時代。
但是,在製造業方面,卻是沒能達成美國人想要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
▌1.因為美元強勁升值,對其他國家的貨幣「更貴」了
從1980年6月到1981年8月,美元對其它貨幣的匯價上漲了近35%,這一升值的態勢,一直持續到1985年。美元指數從弱勢時的60多點最高到120多點,上升了100%。
美元升值,出口就受到極大的影響,美國商品「貴」了,外國人買不起了。跨國公司為了經營,乾脆把製造環節轉移到亞洲,就地生產和銷售,此舉進一步減少了在美國本土的生產環節;
▌2.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知道,理想中的情況是——經濟發展了,經濟總量的盤子做大了,即使稅率下降了,但稅收的總額應該變化不大,甚至稅基擴大了,總額還有可能增長。
但,在現實中,由於企業避稅、將註冊公司轉移到避稅天堂等原因,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中的減稅帶來財政收入增長的目標。也就是,所有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沒有人願意政府收稅,如果可以,它一定會去稅率更低的地方。
以此同時,美國的財政支出在一段時期後,又開始不斷擴張,其中擴張最大的是國防開支。政府在削減福利開支的同時,為了與蘇聯競爭,加大了軍事投入,1988年國防開支達2909.2億美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國防軍工業等主要靠政府購買的產業是大發展了,但財政赤字就大了。
里根的第一個任期內,財政赤字共計5999億美元,比卡特執政時期翻了一番,第二個任期內,財政赤字再創紀錄,共計7674億美元。
從財政來說,當時的美國聯邦政府已經「破產」了。
▌3. 也就是從里根時代起,美國從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
出口下滑貿易赤字,財政赤字,政府沒錢了,又不能再開動印鈔機造成本國的通貨膨脹。怎麼辦呢?
政府總不能破產吧,那就只好發行國債了。
國債是什麼?國家的債券,也就是國家的債務。欠債還錢,但國債有意思的事地方是——現代人借錢,後代來還,不斷滾動下去,是個超級「龐氏騙局」。
里根時代,是美國債務極具上升的時候,急速增加了中長期國債的發行, 當時美國國債利率高,又不會違約,也就是「無風險」,全世界的投資者都趨之若鶩,其中就包括日本,當時日本的人壽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爭相購買這種美國國債,美國的財政窟窿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等方式被日本資金一舉填平。
這就定下了延續到今天的經濟格局——美國發債,日本、中國買。
在前6年的任期中,里根積累的債務就達到了驚人的10326億美元,超過了1981年以前歷屆總統的總和——9143億美元。這一數字到現在更是滾動到高達22萬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
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每年為其債務支付近2.5%的利息。22萬億的總規模,就意味著一年要付5000億美元的「利息錢」。
並且,這就讓加息變得昂貴,即便1個百分點的加息,也意味著美國政府每年要多掏2000億美元。
▌4. 製造業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展開來說就複雜了
現在全球製造業的比重中,中國最大。那麼,中國真的是靠「廉價勞動力」在支撐製造業的嗎?
貓哥就引述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的一番話,他在財富論壇上表示:「大家對中國有一定誤解和混淆,目前最流行一個概念就是,大家來中國,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比較低,但其實在多年前,中國已不算是最低人工成本的國家了。庫克認為,對蘋果來說,中國最大吸引力是人才的質量。」
也就是龐大、年輕的工程師,以及熟練的產業工人,還有完善的產業鏈、供應商。
尤其是工程師、熟練工人,這是美國一時半會難以提供的。在製造環節,很多都是非標準化工序,難以一下子被機器人所替代,需要大量熟練、穩定的工人和品控工程師,這也是美國的電子產品大量再中國製造的原因。
相對於減稅,美國的能源價格反而可能是最大的優勢。我國對石油天然氣的進口依賴逐年加大,而美國卻爆發了頁岩氣革命,使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頁岩氣革命使以頁岩氣為主的美國能源價格大大低於國際市場上傳統石油天然氣價格,美國能夠以此大大降低能源成本。
但能源、減稅成本的降低,很可能會被上漲的美元匯率所抵消到,製造業不但是服務美國人,還要考慮出口,從這點來說,從奧巴馬時代起一直喊的「製造業迴流」進展緩慢是有原因的。
遠不是一次減稅就能完成。
03
世界會更好嗎?
談了這麼多,貓哥也累了,事實上,這遠沒有談得足夠仔細,以後我們再慢慢談。
這裡就說下結論吧:
❶ 美國減稅和加息,改善了美國大公司的財政狀況,財政盈利會上漲,美股多月上漲,基金都買入同樣的標的股票,本來都擔心會因為投資趨同引發泡沫最後崩盤踩踏,現在暫時有了支撐;
❷ 減稅、加息,全世界的資金都會湧向美國,美國的資產會受到追捧;
❸ 但相應的,政府稅收減少,軍費開支不降反增,財政赤字增加,美國政府職能擴大國債發行,債務負擔更為沉重,相當於給後代「加稅」了,利息支出也會增加;
❹ 美元會升值後,出口商受損了,進口商高興了,所以進口貿易大幅度增加,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
❺ 美元匯率提升後,進口便宜了,大家都買進口的,美國製造商的東西更賣不出去了,所謂的「低端」製造業移到日本、東南亞,後來移到中國生產;
❻ 美國已經不能再像1985年那樣強迫日元對美元升值來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但是會對中國施加壓力,對中國發起更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未來中美貿易摩擦會加大;
❼ 美國製造業的外移,是從里根政府搞減稅造成財政赤字和債務增加,推高美元的結果。現在特朗普的種種政策會複製結果;
❽ 美國政策的虹吸效應,最直接影響的是拉丁美洲這樣贏弱的國家,資本會出逃,很可能引發這些國家的債務危機,比如委內瑞拉等國。
至於中國,眼下的確是資產價格處於高位,幸好有外匯管制等措施。
我們可以學習的是,減稅倒是必要的,政府沒必要要拿走那麼多錢幫老百姓花,但我們更應該明白,稅是政府開支的基礎,減稅不是目的,減少政府不必要的開支才是根本,否則,它減稅但不減少開支,就會發國債給後代增稅,債務負擔重了,後代就辛苦賺錢還債了。
正如華泰證券研究所認為的那樣特朗普稅改「對我國是寒冬的說法明顯擴大其詞,從綜合稅負來看,考慮到我國企業所得稅的各種減免優惠,以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優惠,美國減至20%的稅率並沒有明顯優勢。此前傳出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說法,後我國進行了澄清,雖然美國仍然可能與我國產生貿易摩擦,但是考慮到兩國之間比較優勢差異明顯,既互相競爭又有所依存,預計我國有能力充分調動資源化解矛盾。」
所以,特朗普減稅,中國當然也要善待企業和居民,畢竟我國的沒有多少外債壓力,政府可削減的不必要支出也很多,如果配合減輕企業和局面負擔,反而可能是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