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水上漂”,四項全無敵。

杭州市餘杭區的塘棲鎮,是個河道縱橫的地方,當地很多老百姓都用這豐富的資源來養魚。

可是有一個叫吳洪偉的人很另類,2007年,他也承包了一方水面,卻沒有用來養魚養蝦,而是在水面上種起了蔬菜。

這個曾被稱做“吳瘋子”的人,現在卻成了當地人眼中的大能人。

高收入讓吳洪偉自豪,其實更讓他自豪的是他那些漂在水上,卻不怕風吹浪打的青綠蔬菜。為此他給自己的蔬菜取了個響亮的名號 - “無敵水上漂”。

    吳洪偉認為,他的蔬菜至少有四個無敵。

    ■同類蔬菜中產量無敵手,每畝能產18000斤;

    ■賣價無敵手,每斤賣到三塊錢,比其它葉菜貴得多;

    ■口感脆嫩無敵手,不僅水分充足,而且從不打藥施肥,是真正有機蔬菜;

    ■大風暴雨全無敵,任憑湖面風浪急,穩穩噹噹水上漂。

 其實,“無敵水上漂”與空心菜有著共同的祖先,但後來一個長在了陸地,一個長在了水裡。當地老百項習慣上把水甕叫竹葉菜,竹葉菜從前都是野生野長,但它的味道鮮美。吳洪偉從野生竹葉菜上取了種子慢慢繁育,三年間,他偉已經有了三百畝水面在種“無敵水上漂”。

   

種植“無敵水上漂”的四次創新。

吳洪偉在栽培“無敵水上漂”的三年裡進行了四次大的創新起初,

他的第一代漂植器就兩樣工具:稻草和竹子。

吳洪偉先在竹竿上面打上很多洞,然後把竹桿連成一大片,遇到了難題,一是費工又費錢;二是蔬菜容易倒伏。隨著時間的推移,裹苗子的稻草會被嘔爛,菜就站不穩了,因為菜根細而竹子上的洞太大。於是,吳洪偉改進工藝,改插苗為夾苗,做出了

第二代漂植器。    兩根竹竿一綁,把苗子往中間縫隙裡一插,竹子之間再用鐵絲固定,形成一個竹筏。這個方法省了不少功夫,效果也不錯。

可是,用竹竿做成的竹筏重心不太穩,只能適應較平靜的水面,對付不了大風大浪,一到風雨天,苗子就會被颳得東倒西歪。

在塑鋼下綁空瓶兒,是吳洪偉為水上蔬菜設計的第三代漂植器,這個漂植器的特點是重心穩,不容易被刮翻,就好像讓坐竹排的蔬菜坐上了鐵船。

無敵水上漂變身“水質清潔工”

種植“無敵水上漂”的過程中,突然有了新的發現:

同樣一塊水域,種菜的水面水質好,而沒種菜的水面水質就不好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種的菜還是個水質清潔工。

這個發現經專家一證實,吳洪偉大膽讓“無敵水上漂”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將目標瞄準到了一個供600萬人飲用水的水庫上。

水庫引入吳洪偉的“無敵水上漂”蔬菜正是看中了它的淨化水質功效,以給市民提供更好的飲用水源,把“水上漂”蔬菜當做生態浮床來種植管理。其實,所有水生植物都有淨化水質的功效,“無敵水上漂”當然也不例外,它們在利用龐大的根系在水裡獲取養分的同時吸附了淤泥雜質淨化了水質。對於水庫水來說,水裡含有的人體不需要的成分正好是水上蔬菜的糧食,它們替人們進行了​​吸附過濾,藉此,水庫水質進一步得到改善。而且,種植蔬菜的生態漂浮床還可以美化環境。

    不過,要想讓“無敵水上漂”也能穩穩噹噹漂在萬畝水庫面上,還是有很多措施和在普通池塘裡是不一樣的,一個70公斤重的江用鐵錨就派上了用場。偌大的水庫水面如果沒有鐵錨的固定,漂浮床就不可能牢牢地鎖定在原有的位置,為了把它們穩穩的固定在一個區域,吳洪偉在漂浮床下面每隔五十米就放置一個鐵錨,它們像一個個秤砣緊緊拉住了漂浮床。為了水上蔬菜在大水面上漂得更穩,吳洪偉還特的加寬了浮床的寬度和長度,讓它們接觸水面的面積更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