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禾特的前插無疑豐富了車路士前場的套路。在之前幾場比賽,車路士更多地是讓巴卡約高一人前插、甚至頂到鋒線,從而讓莫拉達有回後接應的機會。本場比賽,真禾特的前場預示着車路士再增加一個前插點、從而保證進攻的人數。結合沙柏哥斯達的大幅度前插助攻,車路士在右路推進始終保證清晰的線路,艾斯派列古達的大幅度插上給予了大量支持,跑動出色的真禾特,結合夏薩特的策應與配合,為沙柏哥斯達贏得了不少大空間帶球的機會。真禾特直接對位了古天奴,結合簡迪的補位和上搶,在本場比賽絕大多數時間,也良好地限制了巴西中場。而且真禾特的前插也對應了古天奴防守的弱點,從而贏取了衝刺摩蘭奴防區的機會。不過真禾特在門前捕捉機會的能力,讓車路士即便打出機會,也很難轉化為比數的優勢。車路士在20分鐘附近連續在右路創造機會,不少前場配合比較複雜。沙柏哥斯達的射門與速度,在這一體系下也的確有不少用武之地。但持球時不抬頭、處理球時不觀察隊友的跑位,直線加速時往往無法護住球,都是限制他更進一步的技術死角。與右路的連續製造機會相比,車路士左路相對沉寂,更多地依賴夏薩特在這一側的啟動帶球嘶咬對手。
巴卡約高在進攻中的局限性也能有所體現,處理球偏慢,傳球不準而且失誤很多,而且更多地是他作為前場球員的思路與意識有所欠缺。進入30米之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在傳球出去後不知道如何前插接應,這已經不是缺乏效率這麼簡單。在今季多場比賽,巴卡約高都存在類似的問題,簡迪回後+巴卡約高前插模式相比較巴卡約高拖後+簡迪前插更大的區別,在於簡迪作為拖後的一個防守中場收益更大,穩定性更高。車路士左路很難打出來的另一個原因,是沙拿。從上半場開始,沙拿始終都是影響全局的強點。175 CM身高的埃及人,背身能力非常出眾,這也是他在羅馬的一大收穫。加利卡希爾身高193 CM,馬高斯阿朗素身高188 CM,兩人身型明顯比沙拿大一個碼。但是在背身防守時,車路士兩名後衞都處於明顯的劣勢。值得注意的是,沙拿在面對加利卡希爾的背身防守時,沙拿不僅僅能通過背身依住對方,還能在他們面前強行轉身後射門,而且這樣的動作在整個上半場就有兩次。而在面對馬高斯阿朗素的背身時更多地在邊路,沙拿可以在側身依住後輕鬆將球處理給隊友,並在馬高斯阿朗素身前摘下高球。這都足以説明沙拿的實力。沙拿一人相當於將馬高斯阿朗素釘在後場。沒有大衛雷斯的車路士後場,缺乏針對對方的侵略性盯人。整個後場只能縮小後衞之間的距離,但即便如此,沙拿在對抗住加利卡希爾後,補位的往往不是基斯甸臣,而是另一側的艾斯派古達。沙拿結合自己第一腳處理球的高水準,以及擺脱對方盯防之後的高速度插上。車路士整個後場只有艾斯派列古達能提供有限地上搶,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在艾斯派列古達上搶之後,基斯甸臣的補位是有限的。
真禾特的大幅度插上,甚至拉到邊路插上,使得他很難及時回撤到這一側肋部防守。尤其是一旦車路士後場輪轉傳球出現了問題,前場上前的真禾特猝不及防,根本沒有回後的可能。車路士為了彌補這一側的進攻人數,以及左路的相對劣勢,整體進攻主要發自右路。為了保證右路的整體緊湊性,並且為右翼衞和真禾特提供必要的支持,艾斯派古達在這一側大量前移,在陣地戰中經常前移到與簡迪平行的位置支援前場。這也是最大化了艾斯派古達的傳接球技術,但後果也顯然易見——艾斯派古達攻防兩端都責任重大。這也是車路士這一352體系的一大軟肋。大衛雷斯得不到上場之後,球隊的後場就只能依賴簡迪和艾斯派列古達兩個強點了。基斯甸臣作為拖後補位後衞,雖然看起來很穩,卻沒有餘力為兩人提供額外的幫助,缺乏足夠的運動能力、也缺乏足夠的上搶技術,甚至還需要其他隊友的保護,這樣的結果就是加重了艾斯派列古達和簡迪的負擔,尤其是和大衛雷斯存在時的後場相比。車路士在上半場還能得以支撐的右路優勢,在體能下滑之後,就只能維持均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