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戒律

一般人對於戒律有些錯誤的想法,譬如有人認為受了戒後一旦未完全遵守就要下地獄,於是就很害怕受戒;還有人受了五戒後就像被五條大繩子捆住,舉足下足就怕踩到螞蟻犯殺戒,弄得成天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其實戒律只是大原則的規範,只要能掌握到精神,就很好受持,所以上述的那些疑慮是多餘的。

事實上,戒律可稱為是生命工程的設計藍圖,我們可以依據它來重新改造生命,讓自己脫胎換骨,從凡夫提升為聖人,所以這份設計圖非常重要。即使在世間法中設計圖也是不可或缺的。譬如臺灣的陶藝作品很多是隨興而作,只求形象上的特異,而沒有事先設計過;如此一來就毫無章法可言,這樣的作品只能流行一時,無法久遠流傳。而歐洲有些咖啡杯一只約臺幣二千元,因為他們從咖啡杯的材質、花色、圖案、樣式、顏料、燒製溫度乃至於是否符合力學結構學的要求等等,都經過十分精密詳細的計算規劃與控制,在繪製出完整的設計圖後才著手製作,所以品質很好。大家想想,不過是一個產品的製作,都需要經過嚴密的控制,才能有完美的成果,那麼我們在從事生命改造的工程時,又怎能輕忽「戒律」這張設計藍圖呢?因此,在佛教中非常重視戒律,有所謂的五戒、八關齋戒、沙彌十戒、菩薩戒、比丘戒…等等。

華嚴經離世間品中,列舉有十種清淨戒,分別是身淨戒、口淨戒、心淨戒、具一切淨戒、守護菩提心淨戒、守護如來所制淨戒、微密淨戒、不作一切惡淨戒、遠離一切有見淨戒、守護一切眾生淨戒。我們可以看出:這戒法的重點在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淨其意。

除此之外,華嚴經還說:「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戒,何等為十?所謂不捨菩提心戒。遠離二乘地戒。觀察利益一切眾生戒。令一切眾生住佛法戒。修一切菩薩所學戒。於一切法無得戒。於一切善根回向菩提戒。不著一切如來身戒。思惟一切法離取著戒。諸根律儀戒。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戒波羅蜜。」這十條戒與一般的戒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屬於提升生命品質、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規範。在這當中,第一條為總,餘九為別。因此,「不捨菩提心戒」是最重要的,也是根本大戒。不捨菩提心戒是心不放逸,安住在覺悟上。學佛是學著要覺悟,忘失覺悟的心就是犯了根本戒。然而很多人犯了這條戒都不知道,反倒是不慎吃了一塊肉好像要被捉去斬首示眾一樣。軍人若是繳械降敵,就已經喪失軍人的本色,同樣的,當我們捨離菩提心,不能安住在菩提心的境界中時,就已經喪失行者的本色。所以我們從實質面來看,一位修行人的資糧多少,就看他安住在菩提心當中的時間長短而定。如果經常忘失菩提心,再如何持戒都沒有用的。

所以,既然戒律的精神在於提升生命品質,那麼持戒就要懂得根本,掌握住核心,才能徹底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