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9日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全球每年約70萬人,
死於抗生素濫用導致的「超級細菌」感染。
抗生素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
大家一定要正確認識抗生素,
科學使用抗生素。
感冒時用點兒抗生素「很快就好了」,這種說法對嗎?
專家:不對。上呼吸道感染絕大多數是由各種病毒感染引起的,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找到十分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抗菌藥物主要對細菌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效,對病毒無任何作用。病毒感染的痊癒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體的自身免疫系統,所需時間大約一周。
感冒了之後怎麼辦?
專家:雖然在感冒的痊癒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人體免疫系統,但有些藥物可以減輕和改善感冒的症狀,如康泰克、銀翹片等,能縮短病程、減輕症狀。
同時還應多飲水、多休息,睡覺是克服感冒的良方。同時補充一定劑量維生素C。
當體溫超過38.5℃時,可以適當用一些退燒藥;如果咽喉疼痛或頭疼,可使用咽喉片、解熱鎮痛類等藥物;感冒時伴隨咳嗽,服用止咳藥即可。如咽痛伴有扁桃體炎或相應淋巴結腫大可應用抗菌藥物,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最後提醒大家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注意開窗通風。
感冒後哪些情況需要應用抗菌藥物?
專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0%-90%由病毒引起,10%-20%是細菌感染,細菌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以咽痛、流黃膿涕等為主要症狀。血象為白細胞計數上升,中性粒細胞升高。所以就診時,醫生會開血常規的化驗單,以判斷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老幼體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更易感染,可表現為先病毒感染而後繼發細菌感染。對體弱、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時應密切觀察病情,一旦合併細菌感染及時應用抗菌藥,否則發熱難退、症狀難以緩解。
因此,患了感冒以後,不要隨便服用抗菌藥物,需要使用時一定要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使用。
抗菌藥物能叫消炎藥嗎?
專家:多數人誤認為抗菌藥物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實際上抗菌藥物不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殺滅作用。而炎症不一定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如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鼻炎、胃炎、腱鞘炎等。而消炎藥是針對炎症的,常指非甾體類鎮痛藥比如阿司匹林等。另外激素也有抗炎作用。
口服不如打針,最好是輸液,這種說法正確嗎?
專家: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合理用藥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
具體來說,給藥途徑應視病情輕重而定。輕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給藥者,應選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藥物,不必採用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藥。肌肉注射適用於中等感染,不易口服的藥物或不能口服給藥的患者。重症感染和全身感染患者,初始治療應予靜脈給藥,以確保藥效,病情好轉能口服時應及早轉為口服給藥,某些藥物肌肉注射對肌肉組織刺激強烈,應靜脈給藥。
從安全性來看,同種藥物口服用藥安全性最好,肌注用藥其次,最後為靜脈用藥。治療越簡單,安全性越好。
許多種抗菌藥物需每日多次給藥才能發揮好的療效,但門診患者由於多次來醫院不方便,多次扎液痛苦等原因而做不到,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而口服藥物的患者就能做到按時服藥,痛苦小,避免多次來院等問題。
抗菌藥物除了治療作用外,還會有哪些副作用?
專家:包括過敏反應;耳毒性、肝毒性、腎毒性;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等;造血系統的影響,如:貧血、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等;神經系統副作用;一些藥物可能影響兒童骨骼、牙齒的生長發育;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藥物使用有可能對胎兒和嬰兒產生不良影響;造成菌群失調、二重感染和院內感染以及導致細菌耐藥。
針對抗菌藥物對兒童的副作用,兒童使用抗菌藥物有什麼特殊性?
專家:許多抗菌藥物是通過肝臟代謝、通過腎臟排泄的,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肝、腎功能發育還不成熟,代謝功能不健全,特別容易被部分抗菌藥物的毒副作用所傷害。同時,濫用抗菌藥物很容易破壞兒童體內的正常菌群,降低機體抵抗力,導致二重感染(如:鵝口瘡、腸炎等)。
兒童對抗菌藥物極為敏感,不僅包括注射藥品、口服藥品,而且包括局部外用軟膏、滴眼劑等。
兒童應當慎用或禁用的抗菌藥物主要有:
四環素類:如四環素、土黴素。8歲以下兒童禁用。此類藥物導致牙釉質發育不良,俗稱「四環素牙」。此類藥物還能與骨中的鈣結合抑制嬰兒的骨骼生長。
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18歲以下兒童應避免使用。此類藥物可使兒童骨骺軟骨細胞提前骨化,不僅影響兒童長高,還易引起負重骨關節組織的損傷。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如慶大黴素、阿米卡星、鏈黴素,兒童慎用。此類藥物對兒童的不良反應是耳毒性和腎毒性。耳毒性最嚴重的會導致永久性耳聾。
抗菌藥物是不是級別越高越好,越貴越好?
專家:並不是級別越高,越貴的抗菌藥物療效就越好,重要的是病人的感染是由於什麼病菌引起的,感染又發生在哪個部位,針對病情應由醫生選用對致病菌作用強、藥物在感染部位濃度較高的品種,不同的抗菌藥物有不同的抗菌譜和濃度分布部位。如價格便宜的第一代頭孢菌素對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要優於第二代、第三代頭孢菌素。
家庭抗菌藥物使用有哪些誤區?
專家:主要有五大誤區。
誤區一:隨意濫用抗菌藥物。如很多人用抗菌藥物治療感冒,感冒大多屬於病毒感染。再如腹瀉,未必全是細菌感染所致,腹部受涼引起腸蠕動加快;對乳製品、魚蝦過敏引起腸的變態反應;嬰幼兒秋冬季腹瀉、成人和青少年夏季「流行性腹瀉」等,都不屬於細菌感染。
誤區二:病情較重時尚能按時按量服藥,一旦病情緩解,服用便隨心所欲或有效就停藥。抗菌藥物的藥效依賴於有效的血藥濃度,如果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有效就停藥有可能因為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
誤區三:同時使用多種抗菌藥物。為使疾病早日痊癒,有些人同時使用幾種抗菌藥物。專家指出,需抗菌藥物聯合使用進行治療的疾病多為一種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混合感染、難治性感染等,如果隨意聯合使用抗菌藥物,輕則達不到理想療效或使藥效降低,重則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誤區四:抗菌藥物越貴越好。
誤區五:頻繁更換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至少觀察72小時才能評價療效,頻繁更換藥物會造成用藥混亂傷害身體,也會很容易使細菌產生對多種藥物的耐藥性。
濫用抗菌藥物會帶來哪些危害?
專家:主要包括誘發細菌耐藥,副作用損害人體器官,二重感染和浪費醫藥資源。
其中善於細菌耐藥,一般指細菌對某些抗菌藥物治療無效。細菌通過各種機制阻止抗菌藥物對其產生作用。耐藥性嚴重者可使多種抗菌藥物失效,這樣一來,標準的治療方法就會失去效力,感染持續存在並且可能會傳給他人。
之所以細菌能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然演變現象,當細菌接觸到抗菌藥物時,就採取擇優去劣的進化原則,較為敏感的生物被殺死,對抗菌藥物有抵抗性的細菌就保留了下來,耐藥菌可隨後將抵抗性傳給後代。所以濫用抗菌藥物就會起到「鍛鍊了敵人隊伍」的作用,使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嚴重。
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正確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或許有一天人類將進入無藥可用的黑暗時代。
為慎重使用抗菌藥物,我們應該這樣做!
堅持做到「四不」原則:
(1)不自行購買
(2)不主動要求
(3)不任意服用
(4)不隨便停藥、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