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 美藝藝術教育(meiyijiaoyuzixun)
這張對小女孩的無意抓拍,幫她擊敗了 6 萬專業攝影師,從 HIPA(哈姆丹國際攝影比賽,獎金最高的攝影比賽之一)脫穎而出,拿下第一名。
評委從無數照片中一眼就挑出這張作品,因為情感非常深刻。
「連女孩手指擺放的角度和方向,都流露著美感。這需要有相當的天份和經驗,才能預知女孩的動作並拍出。」
憑藉這些作品,她登上了《紐約時報》和 CNN,獲得美國 Magnum 機構的資助,得以前往紐約大學進修。
而就在不久前,攝影雜誌《PDN》公布的「年度 30 位最值得關注的攝影新晉」中,也有她的名字—— Xyza Cruz Bacani 。
她是個菲佣,也是個孤獨的攝影師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菲佣並不是一個令人嚮往的社會角色。
她們需要背鄉離井,為了生計和家庭遠渡重洋去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從事苦悶勞累的工作。
除了巨大的工作量和生活壓力,精神上的空虛也是她們每天都要面臨的難題。
在香港,這樣的菲律賓女性,有接近 30 萬人。
一般情況下,她們一周會進行 6 天的工作。因為平日工作強度大,而且相處的都是語言不太相通的「異鄉人」。
所以一到休息日,她們都會聚到公園裡,談天說地、打牌娛樂。
不過,在這個群體裡面,有一個女生不太一樣。
她將打工獲得的酬勞節省下來,扣除了寄給家人的一部分後,再找74歲的僱主借了些錢,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機 Nikon D90。
每個周末,她都是孤身一人背著相機,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與無數人擦肩而過,用鏡頭記錄這個城市的寸寸流光。
在她的鏡頭下,有明明相對而坐卻只顧著玩兒手機的情侶。兩人各自懷揣心事,任手指在鍵盤上馳騁......
她喜歡拍攝那些寂寞的人,因為他們蕭瑟的身影與身為菲佣的自己,從這座大城市領會到的東西是那樣的相似。
行色匆匆的過路人、清晨街頭的環衛工、忙碌在後廚里的廚師......眾生百態,在她的鏡頭下,一展無遺。
她拍出的照片多半都帶著種疏離的氣質。黑白色調凸顯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無論他們在幹什麼,是否在一個畫面之中。
她喜歡將目光聚焦到社會中的小人物、小角色身上。通過對光與影的追逐,捕捉出都市裡的一張張面孔。
菲佣沒自由、不平等
作為一位二代菲佣, Bacani 的母親在她8歲那年就來到香港做傭人。
17歲那年,她為了弟弟妹妹的學費來到香港,變成廣大菲佣中的一員。
Bacani覺得香港是個神奇的地方,能給她安全的生活。
「我可以自如地走來走去,不用擔心有人襲擊我。在老家時,白天也不太敢一個人出去。」
但生活得久了,她越來越肯定:這座城市並不認可她們,無論多努力地工作,多努力地想要融入,對於這座城市來說,她們都是異鄉人。
她非常明確地認識到:以菲佣身份生活在香港,毫無自由、平等可言。
從小就熱愛畫畫的Bacani,尤其喜歡把色彩、線條搭配在一起的過程。但因為窮,兒時的她並沒有學習的機會。
上學後,她又愛上了攝影。同樣是構建畫面的過程,但拍照更快,只要摁下快門,瞬間就能定格成永久。 1b41
然而一架相機對她太過奢侈,媽媽也說:「那是有錢人才能玩的東西。」
家裡的貧窮讓她不得已放棄了愛好。在來香港的前五年里,她和其他菲佣過著同樣的生活:工作日做著無盡的瑣事,休息的時候就去中環,消磨寶貴而無聊的時間。
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太迷失,而攝影讓她感受到了自由。
「攝影不一樣,按下快門的聲音都一樣。拍照的人們說著同一種語言,這個時候,她和那些本土人,是平等的。」
作為異鄉人,Bacani喜歡攝影,她認為鏡中的世界朦朦朧朧,就如她和香港的關係一樣,伸手可見,卻觸不可及。
「因為你是菲佣,就什麼都不能做」
有人說她是現代版的Vin Maier。
Vin Maier是一位大半輩子都住在芝加哥的保姆,並沒有很多人認識她。
直到2007年,因她拖欠租金,一家保險箱出租公司才公開拍賣她保險箱裡的物品。這時,人們才發現她是一位狂熱而執著的街頭攝影師,而此時她已81歲高齡。
這些珍貴的照片大多拍攝於1950-1990年代,幾乎記錄下近半個世紀美國街頭的變遷。
但Bacani並不喜歡這個比喻,她更喜歡做自己。「Vin Maier已經是一個傳奇了,而我想創造自己的聲音。」
在獲得國際大獎後,越來越多的目光投放在她身上,她的作品也被刊登在《紐約時報》上。
她用自己的攝影,為同是菲佣的人們發聲。
這組紀實照片揭開了殘酷的現實,反映了菲佣悲慘的生活, 廣泛流傳,引起了極大反響。
Bacani因此榮獲馬格南人權基金,此前,這個獎項僅4名中國攝影師獲得過。
「菲佣、攝影、大獎」,當這些毫不相干的詞碰撞到一起時,不少人開始用一種獵奇的目光來看待這件事。
面對這些驚訝和好奇時,Bacani沒有藉助工作的原由,訴說自己成功的不易。相反,她說:
人們在知道我的職業後,往往會露出一絲詫異,就像因為你是菲佣,就什麼都不能做一樣。
但其實,當我在拍攝時,我不只是菲佣。
或許,比起天賦,這一份「即使身處底層,仍堅持追逐夢想」的生活態度,才是Bacani成功的主要原因。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美藝國際藝術教育
「香港是第二個家,但我永遠不屬於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