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如果沒有掌握好尺度,就會變成溺愛。現在有些家庭裡的小孩,從小就被家裡人誇著、寵著長大,尤其是體現在老一輩的教育方式上。導致了家裡的小孩,好勝心和自尊心都非常的強。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比如比賽輸了,沒拿到第一名,沒得到老師的誇獎,都可能會讓他們大發脾氣。
好勝心不一定是壞事,但對於事事都爭強好勝的孩子,我們作為爸媽,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讓他們建立正確的認知呢?
1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輸贏,避免極端思想
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家長在孩子個性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導“輸不起”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心態,問問自己是否會對會對孩子的一時成敗斤斤計較?贏了就把孩子大加誇獎,輸了就罵孩子“笨”,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失敗了就爬不起來,要麼就爭強好勝,非贏不可。當孩子在學習和游戲中受挫時,家長應該教會他克服沮喪和悲觀的思想,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還可以用歷史故事、生活實例和成功榜樣為例,讓孩子懂得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關鍵是要學會從失敗中總結經驗,不斷進步。
2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系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別人領先獲勝後,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氣,而是應該激發起自己的干勁,敢於和對方展開競賽。別的孩子獲得成功了,肯定有許多優點值得你去向他學習,你要把對方的長處學到手,下次有信心趕上或超過他,對方對自己也應該是這樣的態度。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設身處地感受一下別人的心理,別人也付出了努力,也跟你一樣希望取得大家的肯定,如果你是他,你希望別人如何對你呢?那麼,也請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3家長還要積極幫助和鼓勵孩子
面對孩子的受挫,家長首先要抱著尊重和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心態來安慰孩子,然後幫助孩子分析原因,總結教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孩子在運動會上沒有獲獎,家長就可以告訴他,“我們不可能每次將事情都做到最好,上一次的畫畫比賽,老師就表揚你很棒,這次沒獲獎是因為我們平時訓練的少,只要你以後加強練習,下次肯定會進步的。”家長這樣說,既告訴了孩子失敗和受挫是他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的事情,同時也鼓勵他積極面對。
4放手讓孩子多去磨練
在日常生活中不溺愛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是很重要的。當孩子在家庭中受到過多的保護和照顧,生活需求總是能順利地得到滿足,一碰到些“風風雨雨”就會驚慌失措。因此應更多地給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獨立面對問題,培養堅強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