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台灣網友近日在島內熱門網路論壇mobile 01發表了文章,分享他在大陸工作10年看到的當地現況,以及回台後感受到的社會氛圍。他指出,台灣人大多態度消極,不願意改變,而大陸人則是不怕失敗,勇於嘗試新的東西。他表示,錯了永遠可以改,但是沒有開始就永遠不知道哪邊錯了。

    網友表示,他於2006年第一次被公司派駐到上海,之後來往兩岸將近10年的時間,後5年則是定居在大陸,期間曾自己開公司,也曾在大陸前百強的某企業部門擔任部長,去年底為了陪小孩而回台,回台前還曾拒絕年薪超過460萬元新台幣的工作。

    他在文中分享了台灣人看大陸的幾個盲點。他首先問,「你認識的大陸是真實的大陸還是台商(或者新聞)眼中的大陸?」他表示,許多人沒有實際接觸過大陸,大部分都是聽去對岸當台幹的人講的經驗,但是這些人大多在工廠裡工作,一天到晚都是在台灣圈子裡活動,對外接觸有限,與很多事物脫節。他認為,很多人被片面訊息影響判斷,只有看到對岸負面的價值,而忽略正面向上的力量,「這樣的狀態就好像龜兔賽跑一樣,即將演變成的狀況就是盤盤皆輸。」

    他接著說,自己於月初到台灣朋友在上海開的咖啡廳喝咖啡,還跟22歲的咖啡師聊了一下。月薪才4000(約新台幣1萬8444元)到6000元人民幣的咖啡師對網友說,年底想要回南方讀日文,一年後再到日本讀書,未來還想到深圳發展當地的咖啡市場。

    網友對此表示,「大城市中也有低薪的工作,但是背後的影響值得思考。」他認為,這名咖啡師對於人生的規畫與觀察市場的敏銳度,已經比同年紀的台灣人好上太多;另外,有不少這樣的年輕人想要到北上廣深工作,這些人的要求相對沒有都市人高,而且衝進十足,這些源源不絕的外來人口是刺激整個社會繼續發展的動力。

    他繼續提到,「許多台灣人僅剩的驕傲是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他觀察過去10年的許多產業曾經是台灣人的天下,現在已經完全沒有競爭力了,例如影視電影、設計、電商、遊戲、互連網、民宿、電子等等,而最近PC HOME跟蝦皮購物的PK也是其中一個例子,「而這些退化的原因更關鍵的是,台灣許多人還沉溺在自我的優越感裡面。」

    他在回台後的11個月裡,經常聽到身邊的人的心態是「錢夠用就好」、「反正還過得去」、「再撐一下,整個社會都是這樣子,也沒辦法」 ,台灣的供應商也只想撿簡單容易、大量生產的案子做。他也發現整個社會的氛圍是消極的,幾乎找不到人願意解決問題、願意改變自己,讓社會產生流動性,「沒有流動的狀態整個死氣沈沈,外面的人想救都沒有機會救。 」

    他提到,曾經被笑是山寨的OPPO手機,或者華為手機現在都發展得很好,而創新商業模式的共享單車也成為對岸第一個向外輸出的互連網產品,反觀台灣現在連行動支付也還搞不定,「當然你也可以說為什麼要找中國大陸PK,沒有問題,那我們要跟誰PK呢?又或者不跟任何人PK?」

    他也針對網友關於解決問題方法的提問,提出自己的例子。他提到,自己在回台後開發了跟咖啡相關的產品,並且在台灣蝦皮開賣一周之後就獲得整個蝦皮咖啡類別銷售第一名,同時帶動合作的代理商在6週的時間內賣光了正常三個月的庫存。

    他表示,最初想要找能夠包裝20克咖啡粉的工廠,但是因為與台灣市場販賣的多數咖啡粉產品規格不符,幾乎所有工廠都不願調整機器來接他們的案子,當找到願意接單的廠商並順利出貨後,他在開賣第二週就接到蝦皮官方的來電,因為他的產品在出貨第一周就是全站咖啡銷售第一名,而官方則是來詢問他需不需要支持。

    另外,對於網友提出「台灣只剩下人文教育可以」的說法,他認為,台灣也只剩下10年的優勢,其餘領先大陸的生活體驗跟經驗,在2025年後也將被超越,物質方面則可能連對岸二線城市都比不上了。

    他指出,台灣人應該要願意嘗試新的東西,並且速度要快,事情只有要做跟不做兩個選項,沒有嫌困難跟麻煩的問題,而且錯了永遠可以改,但是沒有開始就永遠不知道哪邊錯了。他也於文末表示,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貶低什麼,而是希望喚醒更多人正面的看待問題,然後開始解決問題。

綜合中時電子報、東森新聞雲報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