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功能退化令聞者色變,認知障礙症是其中一種近年備受關注的腦部疾病,患者除無記性、忘卻基本生活知識外,也會影響情緒、行為及活動能力。近年較為人認識的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會有重複無意義動作、脾氣暴躁等症狀,患者因情緒起伏,容易被誤當精神病,病情亦惡化得快。臨床上40歲後已可病發,較其他類型的認知障礙症早,市民要多留意身邊人突如其來的情緒變化,及早發現患病及對症下藥。
記者:于健民

中大醫學院腦神經科臨床醫學顧問區頴芝表示,認知障礙症是多種腦退化疾病統稱,臨床上超過七成個案屬阿茲海默症,即因腦部萎縮影響記憶力,如忘帶鎖匙、回家的路等。
惟大腦不同區域的退化,衍生出來的症狀及疾病截然不同,她舉例如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即位於腦部前方,主宰語言、行為及長期記憶的額葉和顳葉退化,以及TAU蛋白積聚上述區域而致。患者未必出現明顯記憶衰退,但日常生活中或會強迫自己重複一些無意義行為,如不斷搣指甲、開關燈掣,又或一些反常規及禮儀的行為,如於肅穆場合「爆粗」等。

■醫學顧問區頴芝指,需靠照顧者多加留意才能及早發現認知障礙症。周智堅攝

發病年齡可早至40多歲

由於顳葉內含主宰情緒的杏仁核(Amygdala),故顳葉退化或有病變時,病人會出現情緒症狀,如抑鬱、焦慮或暴躁等。她指,臨床上此病的早期診斷相當困難,單靠磁力共振難以發現,只能透過特定的正電子掃描檢測額顳葉的功能失調,惟公院暫未提供相關服務。不少個案在發病初期,病人、照顧者甚至醫生也容易忽略,甚或誤以為是偶然的情緒起伏。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約佔整體認知障礙症個案10%至20%,發病年齡可早至約50歲,個別患者更只有40多歲,相較阿茲海默症平均65歲年輕。她稱,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的病人常重複做無意義動作,反映失去自制能力,故一旦病發,惡化速度可以很快。
她指,曾有一名55歲公務員,病發前開朗多言,但患病時則常會不發一言,以及每日不斷摵指甲、開關電腦等。一段時間後更出現語言能力退化迹象,妻子才帶他求醫,確診患上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只是短短3年後,病人的自理能力及活動能力已大減,需要長期卧床及由他人照顧起居。
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病人一般以精神科藥物控制情緒及嘗試改善行為,與阿茲海默症一樣,暫未能根治。中大醫學院去年參與一項國際研究,利用靜脈注射一種經實驗發現有助抑制澱粉狀蛋白的抗體,觀察能否在已確診阿茲海默症的病人起效;若研究成果正面,不排除未來有機會研發能抑制TAU蛋白的抗體,從而治療額顳葉型認知障礙症。

註:人口老化加上腦科疾病的患者持續上升,《蘋果》與中文大學醫院腦神經科合作,一連5個周五為讀者解構常見腦病,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