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實習歸來,我們在帶隊的教授家裡撮了一頓。

愉快的晚餐結束後,桌上杯盤狼籍。幾個同學搶著要洗碗,教授卻滿面笑容地阻止道:「不急,有人洗呢。」

教授將碗筷放進水池,先衝去油污,然後,輕輕地走到他八十高齡的老母親身邊:「媽,洗碗嘍……」

同學們一下子都楞住了,只見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委靡,精神煥發地走到水池邊,慢騰騰地洗起碗來,花了半個小時才把碗洗完。

教授高興地對老太太說:「您辛苦了,歇歇吧。」他拿了塊毛巾,給母親擦手。

教授攙母親回房後,又返回廚房,把碗重新洗了一遍。

教授對著詫異的我們說:「做母親的沒有不想為孩子做點什麼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兒子需要她,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孝敬父母,除了幫助父母外,還要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愛你。」

 

  

 

 

報長的話:

各位看倌,看完這篇文章後可千萬不要有「哇!找到偷懶的借口了,為了給父母一個愛我的機會,所以以後碗盤就交給父母洗、為了給父母更多機會愛我,家事全丟給父母去做」的想法阿。

人家文中的教授,其孝是真孝,在於,母親洗完的碗盤他會再重新洗一遍,由此可見,讓母親洗碗真的只是讓母親有種被子女需要的感覺,也不會產生人老就沒用了的挫折感。

當人有被需要的感覺,生命才有一個目標,有了目標生活才會過的充實、生命才會發光發熱。

做子女的永遠都是父母親心頭上的一塊肉,掌上的一塊寶,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即使他已長大成人,為人父母、在社會有一定的聲望地位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