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拿著血脂檢測申請單的患者都知道:當晚要清淡飲食,第二天早上不能吃飯,趕緊去醫院抽空腹血。一路奔波,到了醫院還排著隊呢,早已肌腸咕咕,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低血糖,更是受不了啦!

福利來臨,經過血脂管理專家長期堅持不懈地研究,發現非空腹血脂檢測具有重要意義。終於,2016年5 月 27 日Clinical Chemistry在線發表了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和歐洲臨床化學和實驗醫學聯合會的聯合共識聲明:推薦常規的血脂檢測並不需要空腹!

「是嗎?那你們這些『磚家』以前為什麼要我們空腹?老夫餓得頭昏眼花?」

哦,傳統使用使用空腹檢測血脂的主要原因是有以下幾點:(1)甘油三酯與食物中的脂肪與糖類含量有直接關係,進食會影響脂蛋白的組成,尤其是甘油三酯含量會升高;(2)較早時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濃度是用 Friedewald 方程計算出來的,非空腹必然引起甘油三酯濃度增高,而過高的甘油三酯濃度 (>4.5 mmol/L) 會顯著影響計算結果;(3)現有的控制血脂的目標均是基於許多臨床試驗和流行病調查做出的,而這些試驗及調查均採用的空腹血脂結果;(4)空腹由於嚴格控制了飲食及時間條件,測定結果更穩定,變異更小。

可是,人一生大部分的時間是處於餐後的狀態,空腹狀態只是人為製造出來的一種非自然狀態,誰會沒事餓到 8 小時甚至更久還不吃飯?利用空腹血脂來衡量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真的對麼?

是的,君莫急,科學家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近些年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夢想著讓你吃飽了去檢測血脂!你來看:

2003年,美國學者研究指出:空腹甘油三酯濃度和非空腹甘油三酯濃度對於預測冠心病風險相似。

2007年,丹麥學者發表了兩項大規模社區人群研究。一是通過對13981例參與者平均隨訪26年,研究結果發現:非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與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以及全因死亡均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二是通過對26509例女性平均隨訪11.4年,研究結果發現:空腹和非空腹甘油三酯升高都與CVD風險升高有關;但當調整其他風險因素和高密度膽固醇酯後,非空腹甘油三酯對於CVD事件的預測價值明顯優於空腹甘油三酯。

2008年,哥本哈根大學研究者通過對13956例參與平均隨訪31年的研究發現,非空腹甘油三酯水平與缺血性腦卒中的性密切相關,是腦卒中發生的獨立預測因子。

2009年,丹麥臨床生化學會推薦常規血脂檢測使用非空腹標本,但當非空腹血脂檢測甘油三酯TG>4 mmol/L時,考慮空腹重檢。

2011年,哥本哈根大學對丹麥普通人群7581名女性和6391名男性進行非空腹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測定和跟蹤隨訪,發現:高水平的非空腹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可增加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其中非空腹甘油三酯是女性中最好的預測因子,非空腹總膽固醇是男性最佳預測因子;只有升高的非空腹甘油三酯與總死亡率相關。

2014年,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推薦使用非空腹標本檢測血脂,並於2015年在對6391例女性平均隨訪17年後,確定了非空腹高甘油三酯的診斷閾值:1.98mmol/L。

2016年,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和歐洲臨床化學和實驗醫學聯合會發表聯合共識聲明:推薦常規血脂(TC、LDL-C 、HDL-C、 TG)檢測時使用非空腹血。其中來自8個歐洲國家、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專家參與共識的制定。

共識表明:通過大規模的空腹及非空腹血脂數據的對比發現,在習慣膳食後 1-6 小時血脂的最大平均變化並不具有臨床差異性:甘油三酯為 +0.3 mmol/L(26 mg/L); 總膽固醇為 -0.2 mmol/L(8 mg/L);LDL 為 -0.2 mmol/L(8 mg/L);而 HDL、apoA1、ApoB 和脂蛋白不受進食影響。

如此說來,非空腹血脂檢測就是隨時可以檢測嘍,以後再也不用餓肚子上醫院了,的確是極好的!但是,萬事沒有絕對,非空腹血脂檢測也不是萬金油。我們來看看共識中建議檢測非空腹及空腹血脂的適用要點吧。

測血脂時如何選擇非空腹還是空腹呢?

1、非空腹

適用於大部分患者,包括:

(1)任何病人的初次血脂檢測

(2)用於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的檢測

(3)因急性冠脈綜合徵入院的患者

(4)兒童

(5)更願意非空腹檢測的患者

(6)糖尿病患者(避免低血糖風險)(7)老年患者

(8)接受穩定藥物治療的患者

2. 空腹

如果存在以下情況,需要檢測空腹血脂:

(1)非空腹甘油三酯濃度 > 5 mmol/L(440 mg/dL)時

(2)已知在血脂診所接受隨訪的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

(3)高甘油三酯血症胰腺炎恢復期患者

(4)正在使用可引起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藥物

(5)有其他檢測要求使用空腹或清晨標本,如:空腹血糖、治療藥物檢測等

非空腹血脂這個新生事物的確是好啊,只可惜這些研究都是基於來自於歐洲及美國數個大型臨床研究得出的,目前對中國人群的相關研究還在進行之中。不過已經有不少研究者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只是尚須更大規模人群的研究結果來證實,相信這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