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有過頭痛的經驗,雖然大部分的頭痛只是偶然出現,卻也有許多人經年累月為頭痛所苦。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醫師楊智超醫師,於《全民健康基金會》網站撰文「頭痛為何治不好」指出,頭痛治不好分析起來有以下幾點的原因:
第一、頭痛型態診斷的錯誤。頭痛的原因很多,國際頭痛學會將頭痛分成十四大類,最常見的頭痛包括偏頭痛(migraine) 、緊縮型頭痛(tension-type headache) 、三叉自律神經頭痛(trigeminal autonomic cephalagias), 及各種因牽扯、發炎、外傷、血管病變、代謝異常、物質服用、顱內疾患、五官或顱神經引起的各種頭痛。要從這許多種的可能性當中做出正確的診斷,醫師必須具備頭痛的專業知識。基於錯誤診斷所做的治療當然就達不到效果了。另外就是一個患者可能有兩種以上的頭痛,唯有針對不同的原因治療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第二、無法有效排除誘發頭痛的因素。頭痛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被誘發出來。這些頭痛的誘發因素包括精神社會方面的問題、藥物的不當使用、咖啡因或止痛藥的戒斷、荷爾蒙的使用等。這些因素如能找出來並且儘量避免,頭痛才能得到改善。
第三、藥物使用不當或不足。治療頭痛的藥物種類繁多,絕對不是只有所謂的止痛藥而已。針對不同的頭痛機轉,醫師可能會動用到許多不同類的藥物。這些藥物可能包括抗焦慮劑、抗憂鬱劑、交感神經抑制劑、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物等等。在一些比較難處理的頭痛,有時候必須使用數種的藥物。發作頻繁的頭痛必須採用預防性治療,患者可能必須服用藥物一段較長的時間。藥物的治療通常有不同層面的考慮,許多的頭痛治療藥物雖然被歸於某一類的用藥,但是它們對頭痛的療效是經過臨床實驗的。像某些抗憂鬱劑可以拿來治療頭痛,有的患者會覺得我又沒憂鬱症何必吃呢?其實患者有疑問時就應該主動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道聽途說,自作主張,或是一味的排斥用藥。
第四、錯誤的認知。許多的頭痛與個人的體質有關,醫師其實是沒辦法解釋這一部份的。同樣的誘因在某些人身上就會引起頭痛,而在其他人身上就不會。某些人頭吹到風也會痛,也有些人喜歡拿電風扇猛吹。這種體質因素是不容易去解釋的,假如這些頭痛的誘因是自己可以排除的,那就能避就避吧。另外像治療的效果有時患者的認知與實際是有差距的。一個本來是慢性每天頭痛的病人,當頭痛的頻率降至每星期一次時,他也可能認為治療無效。所以好好的記錄一份頭痛日誌也是需要的。
如何提供醫師重要的頭痛病情呢?以下是一些描述頭痛的重點:
1. 頭痛的位置:是前額、頭頂、側面、眼睛、後頭部還是整個頭都在痛?如果有好幾個地方,那一個地方最嚴重呢?
2. 頭痛的性質:每個人對痛的描述都不一樣,儘量用自已的感覺去形容。 一般常見的描述有漲痛,被東西壓著的感覺、整個頭重重的,或是抽痛、刺痛、陣痛等。特別要留意的是頭痛的強度是否有搏動性,也就是說與脈搏的規律性跳動是否有關係,這種搏動性的頭痛就比較有可能是所謂的血管性頭痛。
3. 頭痛所伴隨的症狀:是否伴隨著噁心、嘔吐、畏光、怕吵、流淚、眼睛變紅等症狀,在頭痛發生前後是否眼前有出現閃爍的光點、景物變形、視力變差、肢體的無力或麻木的現象。
4. 頭痛發生的時間與頻率:頭痛出現的年紀為何?是否在特定的時間較易發生?是否與月經的周期有關係?多久痛一次?
5. 引發頭痛的因素:是否在某些場合較易發生?是否在從事某些活動後較易出現? 情緒、失眠、食物是否有關係呢?
6. 家族中的成員有類似的頭痛嗎?
7. 身體其它的疾病、正在服用的藥物、精神狀態以及家族病史也是醫師在診斷頭痛時必須同時考慮的重點。
8. 之前對於頭痛的檢查結果(如腦波、電腦斷層報告等)及對藥物的反應也必須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