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證,因此日常生活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疾病的威脅。

按時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到累了才去休息,其實,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因為,當人感到累的時候,疲乏已到相當程度,這時需要休息較長時間才能消除疲勞。過度的疲勞會給疾病留下了隱患,工作注意勞逸結合,不僅會很快消除疲乏感,還能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按時鍛煉

我國近年內,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質增生等病已呈年輕化趨勢,這些都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缺乏運動有關。所以,青年人應該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每天按時鍛煉,養成習慣,對健康大有裨益。

按時喝水

口渴提示身體缺水已嚴重,這時再補充它為時過晚。據調查研究,有經常飲水習慣的人,患便秘、尿路結石者明顯少於不常飲水的人,而且喝水還對心肌梗死和中風等嚴重疾病有預防作用。因此,老年人、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以及對水需要相對較多的孕產婦、青少年應該養成經常飲水的習慣。

按時體檢

很多人當身體不適才會想到去醫院看病,檢查後發現病情已經相當嚴重。其實,許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覺是很難早發現的,只有定期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從而早期治療。所以,要定期去醫院體檢。

按時如廁

很多人都是當便意明顯時才去廁所,甚至有便不解。這樣做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過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而受到損害,甚至也可能引起糞便和尿內的有毒物質被人體重吸收,導致“自家中毒”。因此,應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尤以晨間為好。定時解大便可防治便秘並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病機會。

按時睡覺

不少人不困不睡覺,誤以為困倦是應該睡覺的信號,事實上困倦是大腦相當疲勞的表現,不應該等到這時再去睡覺。養成按時就寢的好習慣,不僅可以保護大腦,還容易入睡,並能提高睡眠質量,減少失眠。